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5期
2011-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發現歡喜
  蔬國人物誌
  聞思修‧馬來西亞
  淨土人間
  行入經藏
  草根菩提
  一句話的力量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五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馬來西亞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5期
  二十日 為人間暗角,鋪道開路

 

◆5‧20《農四月‧十八》

【靜思小語】愛灑人間,鋪菩提道、開覺有情路

習氣無明,佛性圓明

「做慈濟事,最重要的是做得歡喜,心歡喜就有力量。反之,心靈煩惱未滌淨,心不歡喜,人與人之間無法凝聚和諧的力量,事情就難以圓滿,會做得很累!」與美國慈濟人談話,上人致勉淨化己心,滌心垢、除習氣,達到「一性圓明」。

「眾生皆有清淨圓明本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要開闊心胸,對人慈悲等觀。甘願而歡喜付出,即使身體疲累也不以為苦,此即人間真誠之美。希望大家能做到沒有『煩惱』,心無罣礙而歡喜自在。」

劫濁亂時,眾生迷茫;能聞法解理並身體力行,並非易事。上人讚歎慈濟人做到了。「雖然人人難免有習氣,但也都有優點,凝合優點而成為精髓,凝聚愛的精髓,成就如今的慈濟。如果人人再進一步除習氣,就能化短暫的生命為永恆的慧命。」

上人表示,修行要天天法喜充滿,才能廣度眾生;若能以清淨心接受佛法,面對種種世間事相,就能有湧泉之水洗滌習氣,不致將他人的負面言語、行動放在心裏。

「一般人誤解修行成道後,就能脫離俗塵。其實,成佛之後,反而『天下事就是我的事』。」上人指出,做世間事就是入法清流,看到世間事相要「見苦知福」——以法水湧泉淨化心靈,洗滌貪念、知足常樂。

當年皈依時,上人謹記師囑「為佛教,為眾生」,把握剎那間的發心而起身行動,並透過全球慈濟人的實踐,將佛教弘揚於世,化剎那為永恆。「理想世界是由人心創造、身體力行而成;徒有理想而不實行,將流於空談。慈濟世界正是由每一位慈濟人用愛編織所造就。」

兩千多年前佛陀說的法,後世祖師大德解說不盡相同,翻譯經文時也會加以補充整理,導致佛典文字愈益艱深。上人表示,如今鑽究佛典,已難求「原汁原味」。「然心靈的『原汁』——圓明本性,仍不增不減,只是受習氣遮蔽。只要人人淨化己心、滌除心垢,就能恢復清淨自性。」

身心入法,入群拔苦

「感動啊!鐘聲響遍三千世界,鼓聲如雷警醒人心;我的心隨之震撼,一次次感動、一念念感恩。所有入經藏菩薩用最虔誠的心,舉手投足、字句唱誦之間,都在演繹甚深微妙之法。」

《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午後於花蓮靜思堂首演,五百三十二位各區入經藏種子與人文志業擊鼓成員,加上歌仔戲、京劇與一般戲劇等五十八位專業演藝人員,以至誠之心入法演繹,歷時兩個鐘頭;上人表示深受震撼,滿懷感動與感恩。

「《法華經》裏的常不輕菩薩,對每一個人恭敬作禮,視人人都是未來佛。我看到臺上每一位入經藏者,也都如一尊尊菩薩,對大家充滿恭敬、感恩之心。」

眾生共業,使天災人禍愈益頻繁。上人很擔心、著急,不斷呼喚大家回歸清淨本性與智慧;感恩此次能在慈濟四十五周年之際,將一千多年前的《水懺》與現代人間事相結合,透過音樂手語劇深入淺出地表達,讓人人能銘記法理。

「凡夫皆有習氣,開口動舌即造惡業;即使能夠了解道理,放下習氣卻很困難。若能身心入法,開口動舌皆是妙法,面臨困難即『有法度』。」

上人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虔心接受法水、深思道理、受教奉行,並且持戒、使心定,才能得無漏智慧。「聞、思、修,最重要的是『思』;聞法能思惟,才能使法入心且能運用;有聞、思、修的學佛功夫,才能達到戒、定、慧。」

面對此大時代,上人提醒眾人「應明大是非」,否則煩惱愈增、業力愈纏愈重,末法壞劫將隨之顯現。

「修行不只在特定的時間,生命中每一分秒都要修行;並要透過戒、定、慧『三無漏學』,開啟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進而力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廣度眾生。」

上人亟盼慈濟人不只當名稱上的「菩薩」,更要當真正「覺有情」者,守護心靈不受境界影響,以純真之情入群拔苦,增長慧命。

滴水漣漪,湧泉回響

「佛法如水,能洗滌心靈垢穢,息滅貪、瞋、癡。若人心不調,世界永不得安寧;惡業力不斷糾纏延續,牽引力量愈大,世間毀壞也愈快。所以要趕快喚醒天下人,脫離共業糾纏。」

從十五日開始,上人即以視訊連線關注靜思堂排練情形;看到大家克服病痛,不斷修正動作,一心完成使命,深感欣慰與疼惜。

「祈願八月份兩萬多位入經藏菩薩共同演繹,能像滴水起漣漪,讓善的效應擴至全球;更期待慈濟人用大愛鋪菩提道,在全球開啟覺有情之路,讓全球人心接收到這一滴清水,啟發內心的法水湧泉,滌心垢、明自性。」

只要能把握當下、恆持初心,人人都可以是救人的菩薩。上人勉眾做耕耘福田的大地農夫,不斷播撒菩提種子、開闢菩提林,將慈濟法船航向全球,帶動更多人成為救世的菩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