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煩惱為菩提
◎撰文‧羅又仁
真正的解脫,是在付出無所求的當下獲得,
也是在發露懺悔後真正釋放。
今年適逢慈濟四十五周年,人人都在共修《慈悲三昧水懺》,我也把握因緣,藉由手語深入經藏——以清淨的法水,洗滌自己包覆煩惱的心。
最初幾週,課程都是由手語老師林英美師姊到社區帶動,志工及會眾們深深被林師姊生動活潑的教學所吸引,課堂上不只習得手語深層的意義,更體悟到人人應時時懺悔,以免種下惡因、結了惡緣、自食惡果、遭受惡報。
隨著經藏演繹日子一天天逼近,林師姊愈來愈無法抽身,因而委託我在社區帶動共修,卻因此讓我起了煩惱心。
想到自己付出時間與精力,犧牲晚餐、放下工作前來,但每次來練習者卻總是三三兩兩到來,甚至常常只有不到十位出席;我一念無明起,四處向人抱怨,對這個任務也有點「感冒」。
某天晚上,因為有了幾次教學經驗,加上備課充實,與大家互動良好,除了分享懺文義理,以及上人曾說過的佛典故事外,更當眾懺悔自己因愚癡所造的惡,期盼能化煩惱為菩提。
那天課程結束後,《靜思語》「真正的解脫,是在眾緣中付出而得,也是在眾緣的煩惱中解脫」這段話,不斷浮現在我心裏,我頓時了解——真正的解脫,就是在付出無所求的當下獲得,也是在發露懺悔後真正釋放。
人們累生累世的煩惱,都因意念而起,當善與惡拔河時,終究還是力量大的那一方勝利;所以上人告誡弟子,開口動舌、舉手投足,無不是因、無不是業,應時時守好每一個起心動念;當惡念生起時,應有所覺察立即斷除,還要時時接近善知識,讓心中充滿善念。
感恩透過共修「法譬如水」的難得因緣,一一對治過去的煩惱,更讓心靈遠離垢穢,常保一念清淨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