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個看見的機會
◎撰文‧邱如蓮 攝影‧蕭耀華
近視一千七百度所看見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八歲的玉敏,錯過治療嚴重弱視的黃金年齡,
卻不曾漏失媽媽對他的愛,
在朦朧成長路上,
媽媽的手始終牽扶著他……
期待之旅
在大哨中心小學完成物資發放,慈濟志工向幾位老師打聽,是否有家境不好的孩子需要關懷?二年甲班導師彭楚想起來:「我們班的譚玉敏,成績很好,但眼睛不好,臉要貼近書本,反反覆覆地看才能看清楚。」
來到譚家了解狀況,瘖啞的爸爸和一眼失明的媽媽,靠微薄農作養活兩位長輩和兩個孩子;貧村醫療資源有限,媽媽依然設法帶玉敏看眼科,花了人民幣數百元,換來一張診斷書及一副與孩子臉型不合的眼鏡。同行的台灣慈濟人醫會醫師林榮宗,請八歲的玉敏念出作業簿上的字;他瞇著眼睛、皺著眉頭,好不容易讀出「一」字,媽媽高興地笑了。林醫師判斷可能是嚴重弱視,建議到大醫院檢查。於是志工和媽媽約定,過兩天帶孩子下山到昆明市就診。
玉敏的衣服,幾乎都是鄰居淘汰的,上衣灰舊、褲子過大,甚至是女裝。看病這天,媽媽擔心醫院的人嫌孩子髒,翻箱倒櫃找出一套不合身卻較新的夏季運動服讓他穿上。這衣裳薄得擋不住春寒,幸好志工準備了一件厚實的棉衣和新鞋帶上山,讓玉敏保暖;也讓出舒適的前座,以免母子倆暈車。
陌生美味
車子啟動十分鐘,媽媽開始暈車、不停嘔吐;歷經三小時折騰,下午一點半抵達昆明市區。不知是吃不下東西,還是不好意思讓志工破費,午餐時媽媽說不舒服要在車上休息;而從未來過城市的玉敏,坐在飯桌前瞇著眼不停東張西望,對於志工挾來的飯菜,全部乖乖吃下肚。
看玉敏吃得超過一個小孩的食量,志工問:「還吃得下嗎?」玉敏小小聲回答:「吃得下。」家裏餐桌時常上演蘿蔔湯拌飯,此刻,點滴都是陌生的美味,他不捨在碗裏留下殘餚。
想看清楚
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眼科主任領著四名實習生看診,時而眼底精密檢查,或者請玉敏讀報。花了一個多小時,他始終安靜配合。
主任判斷,玉敏先天嚴重弱視、後天營養不良,目前近視一千七百度;圓滾的大眼睛原來是高度近視引起的眼球變形,已錯過治療的黃金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玉敏的眼球會像一顆慢慢充氣的氣球,直徑愈拉愈大,近視度數也將愈來愈深。戴眼鏡,是目前看得清楚些的唯一辦法。
醫師為玉敏驗光配鏡,媽媽熱切地問孩子:「看得清楚嗎?」窗外往來的行人與奔馳的車輛,看來都不太熟悉……
世界的模樣
領了醫師開的維他命,玉敏終於可以上車回家了。滿街跑的機車、汽車,高高的大樓,多彩的招牌,跟在山裏只有黃色與綠色的交疊,是多麼的不同!
回家的路
回程,媽媽依舊一路暈吐,玉敏則沈默不語,也許不好意思麻煩志工,或者渴望快點到家,他們中途不曾要求停留休息;車停妥村口,媽媽索性蹲下大吐特吐,玉敏也馬上解起小便。
外面的世界太模糊,縱使天已黑,視線不良,熟悉的家園仍帶來安全感;一到家門口急急忙忙下車,拿出志工給的零食和哥哥分享。
志工拿出玉敏的內服與外用藥,交代使用方式,但媽媽一臉懵懂;志工於是喊來五年級的哥哥,反覆說明幾次。剛從田裏回家的爸爸,沈默立於一旁。
此行,玉敏沒有機會改善朦朧的視力,但志工將持續陪伴,期待他看見生命其他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