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8期
2011-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天涯共此情‧北朝鮮
  【九二一大地震十二周年】
  【特別報導‧東日本大震災半年記】
  一句話的力量
  法譬如水‧天天入經藏
  出版書訊‧《生命無價——慈濟醫院九個特殊醫療個案故事》
  慈青心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8期
  十七日 恆持「無量」心

 

◆8‧17《農七月‧十八》

【靜思小語】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才能恆持「無量」心。

慈悲喜捨,啟無量心

第二梯次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分別於三重、板橋兩地進行。在板橋志業園區,學員禮拜〈法華經序〉,並以「大時代需明大是非,大劫難需養大慈悲,大無明需要大智慧,大動亂需要大懺悔」繞法。上人請大家將這「四法」牢記於心,分秒自我提醒明是非、養慈悲、啟智慧、大懺悔;且運用「四無量心」、「六波羅蜜」行菩薩道。

「『四無量心』即『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無量』即無邊無際,難以計算。要恆持長遠、利益蒼生。」

上人舉說,人人皆會對自己的孩子起「慈」心,甘願付出一切,只期待他們幸福快樂。但菩薩「慈無量」,慈心寬闊,不只對親人,更為普天下人付出,使人人幸福。

「慈濟四大志業以慈、悲、喜、捨為宗旨,總括『四無量心』;精神即是『大愛』,沒有種族、宗教之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上人指出,「大慈無悔」才能「無量」,不至於剛發一念菩提心,聽到批評、遇到逆境就退轉。

「『大悲無怨』才能『無量』,普救眾生——發心助人,也可能得到冷漠回應,甚至受人排斥;但大悲之心是為苦難眾生而起,無論遭遇何等困難,都要設法伸出援手。」

「『大喜無憂』——心地純潔,無憂無疑,不因別人受讚歎而有不平衡心態,這分喜心才能『無量』,與人合和互協、相互護持。」

上人教眾要時時把心念調整平衡,與人共同勉勵、相互成就。「讚歎別人就是美化自己,永遠都以歡喜心讚歎他人,自然也會受到別人歡喜讚歎。不為自己的得失憂愁,能與人合心、團隊和氣,才能永遠輕安歡喜。」

再說「大捨無求」。上人表示,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不只施予有形物質,還要給予法益,讓眾生徹底脫離苦境。以無所求的無私之心大布施,才能『無量』。」

上人期許人人洗滌心靈污垢,才能明辨是非、增長智慧。「有智慧者,能化解人我間的心結磨擦,做到『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


發清淨心,步步生蓮

「只要心中有愛,即能平撫暴戾不安的心,帶動善循環。」與海外慈濟人座談,上人舉述南非一處村落藍堤社區,搶劫、槍擊層出不窮,連當地治安單位都不願進入。慈濟人協助居民擁有一技之長、穩定生活,獲得居民敬重;長期幫助與互動下,社區趨於平和,村民響應資源回收分類,許多人加入慈濟志工,關懷貧病同胞。

「佛典中形容悉達多太子出生時『七步生蓮』,所踏出的每一步都生出蓮花。人人都有佛性,只要發一念清淨心,就如處蓮臺,步步生蓮;盼慈濟人所踏及土地,都能成為清淨蓮池。」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上人期勉慈濟人就地廣招人間菩薩,讓社會人心回歸過去的有禮、單純。


法船啟動,慈航普度

上人談述在臺灣發動《水懺》共修、經藏演繹的想法:「天地災難頻傳,崩毀愈速,師父一直憂心『來不及』,可是再如何呼喊,似乎都沒有人聽見;即使有人發心,卻難以恆持。所以才自比為須彌山下的小螞蟻,心裏著急又感慨。驚世災難頻傳,故望有方法普遍喚醒人人生起警世的覺悟。」

大愛臺製作的「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在美國上映時,美國慈濟人演繹「行願」與「圓夢」手語歌,師兄所組成的法船非常震撼人心;也因此臺灣在編排經藏演繹隊形時,亦編入法船,象徵慈航。

「只要心無雜念無私我,心志精誠而有大愛,沒有做不到的事。期待『慈航』從各社區啟航——不要在意大小,大慈航有大力量普度眾生,小帆船也可以度人。」

雖然臺灣經藏演繹將於八月圓滿,上人表示,大懺悔道場才剛進入人人心中,殊勝的大法會永遠都在心頭,要讓「靈山會永不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