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 遊戲三昧
◆4‧4《農三月‧初二》
【靜思小語】無私付出、不染煩惱,時時歡喜自在。
專心正定,入三昧
在時間長流中,眾生隨著業力輪迴來去,不斷地積累無明、煩惱,也隨而養成不同的習性。早會時上人開示,眾生各有習氣,但也有清淨佛性。
「『習性不同,各如其面』,共事時難免會因見解、做法不同而需要磨合。人與人之間不要計較,應相互包容、彼此尊重與感恩。要感恩因為有『你』、有『他』,才能讓『我』的生命有光彩。」
菩薩以正定、正覺、正知見「三昧」遊戲人間;慈濟人志為人間菩薩,上人期許心也要清淨無煩惱。「欲達三昧,要自我淨化心意,還要發心立願,用清流淨化人間。用心盡力解除眾生苦難的過程中,即使面對挫折也要轉化,不使煩惱染著己心。」
上人表示,人心苦,是因心結不解而充滿煩惱;故菩薩先自淨心意,再為人解心結,看到別人心開意解,也隨之歡喜輕安。
「菩薩的修行道場就在人間,要訓練出無私付出、不染煩惱,時時歡喜自在的『遊戲三昧』——樂眾生之樂、苦眾生之苦,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在輕安、自在中,造福、增慧,得到清淨的法喜、法樂,就是最大的心靈享受。」
啟發教育,辨是非
今天是兒童節,臺北松山三民國小以往會在這一天贈送學生價值三十元的禮物,今年決定依小朋友意願,將買禮物的錢捐作日本賑災;板橋實踐國小也把今年兒童節禮物經費全數捐給慈濟。
花蓮佳民國小是靜思精舍的鄰居,全校不到九十位學生,多為太魯閣族,師生一年多來每週一天素食,身體力行愛護地球;看到日本災情,他們虔誠祈禱,並且將零用錢投到竹筒捐出。
上人欣言,即使不同宗教、種族,人人愛心都是一樣的。「教育需要啟發,讓孩子們懂得明辨是非,且能了解人生真正的快樂並非物質的享受,而是為人群付出後心靈上的滿足。」
善解寬諒,化仇怨
日本強震海嘯發生後,當地慈濟人日日為賑災付出心力,今日仍依例前往代代木公園對街友進行每月一次的熱食發放,上人於視訊會議中表達感恩。
災難發生前,日本東北的美景、美食、溫泉等,吸引許多遊客到訪;然而剎那間的天搖地動、海嘯大浪毀壞一切,至今核輻射危機仍存,核電廠方圓幾十公里內不僅無法讓居民容身,甚至難以立足,後患無窮。
「輻射塵隨著雨露墜落大地、流入海洋,污染影響廣遠。這真是天下大災難!要心存警惕,守軌則、順天理,才是人間之福。」上人感嘆,人生無常、國土危脆,「構築在享受的美夢總有破碎的時刻,真如『夢幻泡影』;若堅持『人定勝天』,僅是『人造共業』罷了!」
慈濟為日本賑災啟動全球募心募款,是希望喚起世人「同體大悲」之心。上人強調:「莫認為這只是日本的災難,要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精神,以寬闊之心善解、包容,撫平過去的怨與恨。」
全球天災人禍不斷,上人教示要以「共生息」的心看待世間災難,並且不斷推廣寬諒的愛,化解人與人之間的仇怨。
忙得用心,惜因緣
一對夫妻因一方偏重志業疏忽家庭,而起磨擦。上人勸勉,雖然大家都還是習氣未除的凡夫,但凡夫也能成為聖人,學佛就是要轉迷為悟;難得有緣結為夫妻,又同行慈濟路,更應同心、同志願,體認「個人事小、天下事大」。
「師父今年推動大懺悔,是期待人人自我反省——莫認為凡事皆非己過,把責任推給別人,如此將永遠爭執不下;要先承認自己的過失,重新調整、彼此勉勵。」
志業諸事忙碌,上人敦囑:「要用心忙於對人間有意義之事,而非忙得心靈迷茫。藉著大懺悔,讓身心徹底清淨、將心念調適好,在正法、正道中精進。」
即使是被人丟棄之物,也可以回收再製,利用得淋漓盡致;上人表示,若人人能大懺悔、洗滌心靈,就能綻放生命良能。
「現今人心是非不分,對的事不懂得珍惜把握,反而迷於錯誤的事情,愈益偏差,以致惹來人與人之間的仇怨糾葛,造成遺憾。慈濟人一定要明辨是非、守於本分。」
上人強調,心念偏差,會導致家庭、社會不幸,甚至演變成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從小而大,如漣漪般擴散;所以「救世要從救心起」,人人自淨其意,進而淨化人心,才有辦法挽救世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