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愛,療身心
這次經藏演繹,大林慈院有七十多位同仁參加;上人聆聽大家分享心得。
簡守信院長真情流露表示,入經藏有一幕父親給孩子饅頭的畫面,讓他反省年輕時不懂事——因父親是公務員,家境不是很好,念醫學院的他覺得羞愧。如今懺悔過去的不孝,珍惜且感恩家人的愛。
蘇裕傑醫師參加入經藏,茹素減掉十七公斤,感覺身體健康許多;他懺悔過去貢高我慢,傷了很多同仁,事實上更傷己,接著唱一段「至誠發願」,自勉改往修來。眾人以合音齊唱回應,氣氛溫馨。
陳金城副院長分享一則醫療個案——愛畫畫的子綝罹患罕見疾病「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動了六次大手術,為挽救生命,犧牲顏面神經,因此她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有哭、笑等表情。父親因肝癌往生,媽媽和妹妹都有此罕見疾病,媽媽已經往生。
志工陳鶯鶯師姊等人陪伴近九年,子綝努力畫畫盼助家計。在陳副院長提議、公傳室同仁策畫下,在院內為子綝舉辦畫展,並協助製作卡片銷售。
「聽到陳副院長哽咽分享子綝的醫療過程,可以感受到他對病患的真誠關愛。」上人欣慰於醫病之間溫馨如家人般的情誼,及慈濟人對病患家庭的幫助。「慈善與醫療結合,才能徹底解決『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人間苦難。」
上人肯定大醫王、白衣大士、志工菩薩們的無私付出,只要看到每一位來到慈院的人得以拔除苦痛,就是最大的回報與享受。
魏德東教授聽取醫療人文分享後,感動表示,過去學界都將科學與宗教分開,醫療屬於科學部分,宗教只存在教堂、寺廟;最近十年,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學術界,轉向強調宗教在生活中的正向功能,也有學者融合醫學與宗教信仰作研究,但幾乎都是基督教信仰下的宗教與醫療關係。
「聽到大林醫師的報告,每一則都是非常好的教材,真正是前所未見、具歷史性的佛教信仰與醫療結合的寶貴經驗。更可貴的是,醫師在信仰當中,科學性沒有受到減損,反而是相互彌補、相得益彰。」
聞正法,除惡業
行腳來到慈濟南投聯絡處,聆聽入經藏菩薩分享練習時的酸甜苦辣後,上人開示,近年來天地告急、災難偏多,人人必須至誠懺悔、收攝心欲,才能挽救。
「眾生雖然剛強,只要我們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就能帶動、度化。」上人表示,這半年來為了入經藏,大家苦練、苦修,雖然很辛苦,但接受到的法,必然很深刻地印在心版裏。
「過去有人脾氣一來,就說『向師父請假』,發過脾氣後再懺悔。如此加加減減,還是在凡夫地原地踏步,業力累積愈多。懺悔之後要發願——脾氣暴躁的人,要『願消瞋恚躁動火』。」
上人指出,人間許多衝突暴亂,都是出於人心的瞋恚躁動,人與人之間彼此傷害。「最擔心的是大家滿心煩惱而不自覺,在不知不覺中不斷造業。經過經藏演繹,人人的心已受法水洗滌,能夠發覺深藏的煩惱而修除習氣,讓圓明的自性愈漸顯露。」
欲減輕天地間的災難,上人教眾要廣泛播撒愛的種子,自度度他。「從現在開始,要『愛潤大地、愛灑人間』,多聞正法、照顧心念,破除愚癡和迷闇,不再使貪、瞋、癡複製累積惡業。」
上人期盼眾人持續引法入心,放下煩惱執著,以己心契佛心。「菩提種子已經種入心地,若沒有法水經常滋潤,心地會乾旱,種子也無法發芽成長。要珍惜科技發達、聞法容易的因緣,打開心門接納佛法。」
推動「入經藏」,是慈濟在此一大時代的一大事因緣;上人強調,這是「空前」但並非「絕後」,大家是此一法會道場從「無」到「有」的成就者,要永恆把握殊勝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