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8期
2011-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天涯共此情‧北朝鮮
  【九二一大地震十二周年】
  【特別報導‧東日本大震災半年記】
  一句話的力量
  法譬如水‧天天入經藏
  出版書訊‧《生命無價——慈濟醫院九個特殊醫療個案故事》
  慈青心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8期
  十六日 警悟無常,善用時間

 

◆8‧16《農七月‧十七》

【靜思小語】在「時間」與「無常」之前,人人平等。

「心鼓」共鳴,法會不散

以大愛臺同仁為主的「大愛心鼓隊」,為經藏演繹開啟序幕,以隆隆鼓聲提醒大眾集中心神。鼓隊成員於早餐後,在關渡志業園區與上人分享心得。

「聽到鼓聲,就知道每個人都下了功夫;不只是體力能堅持,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功夫。彼此的心若有偏差,鼓聲難以合齊,鼓音的『靈魂品質』一定會走調。」上人說,從鼓聲能聽出人人不只是動作合齊尚且呼吸平齊,表示都有最真誠無染的一念心,心清如水、和合不分你我。

佛世時,僧眾散居各處靜修,在佛說法前或有事召集僧眾時,以「犍槌」敲擊木頭發出悠遠鳴聲,通知大家集合。佛入滅後,迦葉尊者為結集經典,亦以此召集大比丘眾。

上人表示:「古時擊『犍槌』集眾聞法。而今在經藏演繹法會開始前,心鼓隊擂鼓傳音,即是號召人人『心鼓』共鳴——心識入法,佛性現前,與清淨廣闊的佛智相應。」

心鼓隊擂鼓聲聲合齊,引領萬眾一心同入佛智;上人期許恆持清淨心,莫使之消散。「人人合心,真與善的心念共振,才能呈現如此合齊之美。感恩你們與師父貼心,期待彼此間這分法緣如同佛陀的靈山法會,永遠不散。」


藉事練心,慈悲等觀

上午九點抵達三重志業園區,與師兄師姊溫馨座談。上人提到,現代婦女大多用牛奶餵養嬰孩,孩子等於是被牛哺育長大,卻又吃牛肉,違情悖理;望人人能茹素,不害眾生命。

第二梯次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來自二十一個國家地區的學員,八月十四日在臺北小巨蛋觀摩經藏演繹之後,分別在三重及板橋志業園區展開精進課程,上人於講經堂對眾開示。

慈濟從「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起始,運用「竹筒歲月」累積善款救助貧病苦難者,繼之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引導眾生。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精神,但佛心是覺悟而不受污染的寬廣清淨境界,凡夫心易受貪欲誘惑而染著,為了私欲汲汲營營,心境愈益狹隘與污染。

「佛陀的慈悲心,如同父母對子女全然付出的愛,只期待子女能幸福、快樂;不同的是,多數父母將愛心局限於自家子女,佛心卻是慈被天下蒼生。慈濟人要將私情小愛擴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視天下眾生為兒女。」

佛陀不捨眾生迷茫受苦,想盡辦法讓眾生「聞」、「思」,且引導身體力行實「修」。上人說:「聞法容易、行法難。故慈濟在四十五年前開啟慈善之門,帶領大家身體力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膚慰苦難,且『見苦知福』。」

上人勉眾要讓一念清淨無染的心恆住不失,且感恩苦難人示現,讓我們了解佛陀所說苦、集、滅、道「四聖諦」,以及因緣果報等觀念;「而人生無常,要把握能運用的每一分秒,恆持發心,將生命拓寬、加深。」

古時貧婆身無分文,卻以至誠之心供養破衣一角,得到佛陀讚歎,故後世出家人在僧衣上縫一處四方印銘誌此事。上人表示,看似毫無價值之物,卻是貧婆僅有,即是大捨。「出家人衣服上這一塊布,叫作『印』,就是把這一分最真誠的愛印在心坎裏、穿在身上,時時提醒自己提起慈悲等觀的佛心,負起廣度眾生的責任。」

上人教導慈濟人學習「常不輕菩薩」,視人人皆是佛,尊敬以待;用愛心、尊重心幫助貧苦人,還要引導其行菩薩道。「人人只要起一分助人之心,匯入功德海,就能發揮無量救苦救難的良能。」

現今人心不調、是非不分,易受煽動起暴亂,以致社會動盪。上人期勉慈濟人為人心導正向,使人人回歸正念、行正道。

「自淨其意、淨化人心,才有辦法救世。在度人之前,要先度己;欲引導人人往正確的方向走,自己方向要正確,守護心念不偏差,才不至於是非不明。」上人教示,要自我省思,平日與人互動,是否在有意無意之間與人結怨、殺生造業、耗用資源?

「既知過錯,就要大懺悔、洗滌無明,讓心鏡回復光潔,就能開智慧、明辨是非,以慈悲心懷無私付出。」

佛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道在方寸中;上人殷囑各國慈濟人發好心、立好願,將此行所學帶回居住地,身體力行,度化芸芸眾生;作一顆能夠衍生無量的飽滿種子,莫使精進心渙散。
   

明辨是非,莫輕己能

午後與泰國、大陸福州、日本、香港、澳洲、紐西蘭慈濟人溫馨座談。上人期勉大家把握因緣自我修心——「心寬念純」而使團體「合和互協」,成就菩提大道。

「事之成敗總在一念間;起一念煩惱心,不只會障礙自己、障礙別人,也會障礙團體。所以要以天下大事為重,捨除我執,凝聚團體的精神與力量。」

上人教導,平時要提高警覺,若起了一個「看不順眼」的念頭,就趕緊再提起「單純、善解」的念頭;訓練自己心寬念純,讓團體能合。

「凡夫都有自我執著,總覺得『錯不在我而在對方』,以致是非不分。『大時代需明大是非』,若總覺得自己對而別人錯,其實錯的是自己。」說話直來直往,只要「聲大」就會「浪高」,掀起層層煩惱障礙;所以上人教眾講話要輕柔,時時懷抱感恩心。

「在此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有力量做慈濟,即使生活再辛苦,都是有福人;必定要堅持與把握。」

上人深勉:「生活再富有的人,時間一刻也不會為之停留;身分地位再如何高貴,無常來時也難抵擋。在『時間』與『無常』之前,人人平等;唯有將有限的生命發揮得淋漓盡致,人生才有價值。」

即使微如須彌山下的小螞蟻,只要為數眾多,成為螞蟻雄兵,就能凝聚撼動須彌的大力量。上人表示:「事業再大,莫若自愛、付出,才能受人敬愛尊重,展現生命價值。能與志同道合者共同以無所求的心付出,即能做得輕安自在,開心歡喜。」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