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3期
2009-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3期
  三日 無爭而安

 

◆7‧3《農閏五月‧十一》

【靜思小語】對外人安、事安、世安,於己則能心安。

單純、清淨、無求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與高雄地區委員、慈誠談話,上人開示「一大事因緣」即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只是被無明習氣遮蓋。佛陀希望眾生解悟法理,將無明心回歸清淨;進一步承擔起佛陀的願力與愛心,為人間拔苦予樂。」

慈濟宗門,要深入人群。上人表示,慈濟人在濟貧救苦中,得見心靈的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境界;亦得見無欲清淨的阿羅漢、發大心的菩薩、覺悟的佛境界。

「十法界皆在人間示現,故云人間好修行。唯有在苦樂參半的人間,才得以見苦知福,增長慧命。」

上人期勉人人從付出中體會人生無常、國土危脆的實相,自我警惕,把握分秒精進修行。「以單純的心,在清淨的菩薩道場,付出無所求。」

懺悔、守戒、精進

與志工幹部座談,上人表示,高雄地區最資深的慈濟人,投入至今已三十三年了;三十三年的時間,足以讓初生嬰孩成長為青壯年、成家立業且為人父母。「要自問:道業是否亦隨著時間精進?」

上人言「精進」者,「能修得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對外人安、事安、世安,於己則能心安。」

凡夫習氣難改。然既決心行慈濟菩薩道,上人強調務必嚴持戒,自愛也愛護團體。「慈濟十戒不是口號,是必須身體力行的戒律。」

對於團體中不守戒者,上人嘆言:「能接受勸導而改正者,值得賀喜;始終無法接受教法者,只能讓其暫時脫離團隊,予以祝福。」

一生平順,上人表示應該知福而感恩,照顧好心念,莫有絲毫放縱;假如曾經散漫,或是心有偏移,要趕緊收攝。

「凡夫難免犯錯,不怕犯錯,怕不改過。知過能改、且能當眾表露懺悔,示現教育大眾,即是典範。」上人表示,勇敢懺悔、引導他人心開意解,如此亦是功德。

有幸得人身、聞佛法,更行於菩薩大道,實是因緣殊勝;上人叮囑大眾,應時時起感恩、尊重、愛的心念,把握生命每一分秒,寫下精彩而充實的人生篇章。

素食、護生、減碳

「要克己——克服『吃』的欲念。素食能讓人生活得健康、歡喜、安心。莫貪一時咀嚼肉類的快感,損失了生產米糧、淨化環境的大地森林。」與環保志工談話,上人鼓勵人人素食,保護自身與大地的健康。

人類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大量豢養牲畜,將牠們關在狹小空間裏,餵以化學飼料、施打生長激素等;動物身心不健康,人類食用後也會「病從口入」。

上人再言,大量豢養牲畜,不僅排放溫室氣體,也砍伐許多森林,讓水土保持遭受破壞,大地涵養水分的功能漸退失;不僅大雨來時易釀災,也埋下水資源斷失的危機。

「地球孕育萬物,唯有大地平安、五穀豐登,人類生活才能安穩富有。地球是萬物之母,人類必須感恩、尊重與疼惜。」上人呼籲人人大反省,克服欲念,勤勞儉樸,以減緩地球環境的惡化。

高雄地區慈濟環保志工去年回收超過四百一十噸的寶特瓶,已還原成高品質的環保紗,製成毛毯、衣物,讓物命再生。上人感恩並期勉大眾:「除了致力回收,個人生活也要落實環保,減少消耗資源、減少垃圾、減少碳足跡。身心內、外皆環保,大、小乾坤才能健康!」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