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8期
2011-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天涯共此情‧北朝鮮
  【九二一大地震十二周年】
  【特別報導‧東日本大震災半年記】
  一句話的力量
  法譬如水‧天天入經藏
  出版書訊‧《生命無價——慈濟醫院九個特殊醫療個案故事》
  慈青心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8期
  十日 日日心「歸檔」

 

◆8‧10《農七月‧十一》

【靜思小語】察覺習氣、發露懺悔之後,要讓心「歸檔」,不再與惡因緣糾纏。

懺悔即清淨

人心易受煽動起效應,瞋火蔓延難收拾。英國首都倫敦北部托登罕區(Tottenham),八月六日發生近年來最嚴重的暴動,連日來並蔓延到其他城市。早會時間,上人感慨,人心不調、四大不調,使天下難安。

「欲救世須先救心,淨化人心才能調和大地。慈濟開啟懺悔法門,帶動社區民眾齋戒、懺悔,改變習氣,就是在淨化人心。」

了知因、緣、果、報,就會自我警惕,改正行為,不再造業。上人教示:「或許過去所犯的錯誤已來不及修補、想要道歉的對象已不在人世,至少要把握現在還能解開的誤會,讓對方的心裏不再有疙瘩,自己的心結亦解,如此才是真正『懺悔即清淨』。」

上人且言,察覺習氣、發露懺悔之後,要讓心「歸檔」。「如引清水不斷洗滌心靈,讓髒污逐漸流逝,再遇不如意事時就能夠釋懷,不再與惡因緣糾纏——『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

惡習是累積而來,好習慣也可以逐日培養,上人期待大家要有「無漏」智慧,時時觀照身、口、意,讓善法存心不流失。「日常生活處處是修行的道場,面對的每一個人都是一面鏡子,要時時反觀自照,修正身、口、意,才能回歸清淨佛性;莫因一時起無明,又再造災殃。」

上人叮嚀,懺悔道場要時時刻刻存在於心,永保心清淨,才能展現光明智慧;使慧命不斷增長。


救心即救世

早會後與復旦大學出版社顧軒先生、邵丹女士等人談話。上人表示:「表面上看來,做慈濟事很辛苦;但慈濟人皆言,在付出過程中,獲益最大的是自己。」

上人舉美國濟岳師兄為例,儘管事業龐大,仍運用專業為慈濟研發救災用的簡易住屋,屢經修改不氣餒,日前再度帶最新研發的樣品回臺,獨自在精舍後方默默修改。

「昨天他一整天在大太陽下工作,不斷冒汗,我很不捨。他卻說:『很開心!雖然身體感受高溫,內心卻很清涼!』為了讓貧苦人得到幫助,他再辛苦也很甘願。」上人說,這般辛苦付出卻歡喜的心情,要親身投入才能理解。

顧軒先生認為,慈濟人是自救己心、跟隨上人救世。上人接續說明:「人心千變萬化,一念動三千,影響家庭、社會、國家。時代的動盪、社會的混亂皆不離人心,要救世必須先救心——每一個人都可以救自己的心,然後影響別人。唯有人心安定,才有助天下安定。」

世間動亂起於人心不平,「愛」可以鋪平人與人之間的「心路」。上人舉種族衝突頻繁的南非為例,以臺商為主的慈濟人不顧危險,屢次到貧苦社區發放,並開辦縫紉班,協助祖魯族婦女安定生活;如今,她們已能發揮愛心幫助同胞。

「心靈能夠安定,生活就能安定。只要有人引導、帶動,就能在人間帶起善的循環,讓愛心環環連接,自助助人。」上人強調,苦難中可以長養慈悲,親自走入苦難之地,才能真正有體會;而無所求付出的愛,最能感動人心。


真正有福人

第一梯次「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在花蓮靜思堂禮拜〈法華經序〉後,上人開示,天災人禍頻傳,使許多人陷入貧苦飢餓中。「生活在富裕國度的人,不能只是享樂消福;唯有人人自救己心,安分守己並幫助他人,環境才能不再受破壞、社會國家才能安定。」

上人強調,救世要從救心開始,而且要先自救己心;每一個人的心穩定了,自然能使家庭、社會安定。

慈濟人「教富濟貧」——帶動富有者濟助貧者;也「濟貧教富」——濟助貧苦人的同時,引導其發揮愛心。上人說明:「經濟富裕者,從親手布施、助人的過程中,見苦知福,慈悲心受啟發,智慧同時提升,是富有愛心的『富中之富』;貧苦人即使一貧如洗,在接受濟助之後,也願意積存有限的金錢、米糧幫助更苦的人,這一分慈悲、智慧與富人無異,是『貧中之富』。」

上人期勉大家,要引導人人打開心門、付出愛心,能捨才有福。無論富者貧者,都能發揮愛心造福,就能達到「均富」的理想境界。


「心」與「懺」會合

全球氣候愈益極端,科學界已明白指出,大量飼養牲畜所產生的甲烷等溫室氣體,是加速地球暖化的主因之一。上人表示,要挽救地球環境、快速讓地球降溫,推動素食刻不容緩;何況飼養愈多、愈求量產,牲畜的生活空間愈狹窄,被飼以化學飼養、注射藥物等,形如虐待。

「現代人為求享受,與道德倫理背道而馳。既逆天理,如何求得天地氣候四大調和?故云『大時代需明大是非,大劫難需養大慈悲,大無明需要大智慧,大動亂需要大懺悔』。」

於此大時代、面對大劫難,上人勉眾要廣為推動大懺悔、大齋戒。「天下事,一個人做不了,所以我天天感恩有你們在世界每個角落救度眾生、廣結好緣。更希望大家『法入心』——人人心中有佛;『法入行』——時時發揮與佛同等的慈悲、智慧;有大智慧,即能辨明大是非。」


行遠必自邇

與約旦陳秋華師兄談話,上人肯定當地委員、慈誠雖不到十人,卻能不辭勞苦,經年奔波援助大漠中的游牧族群、貧苦孩童;亦殷囑師兄,為長遠而普遍地帶動約旦居民自助助人,應將志業落實在首都安曼。

「莫捨近就遠。在首都附近,看得到的苦難人,救得到的就要救。要從近處深耕,帶動當地更多有能力也有愛心的人願意投入,基礎穩固之後再擴及遠處。」

上人叮嚀,慈濟人務必誠正信實,守戒如軌而行,莫與政治牽扯。「慈濟人不與人應酬,更不要『走後門』,有應酬就會有私心,難免出問題。只要一步一腳印做好自己的品質,就不需要應酬;安分守己投入慈善,即使時間會拖長、做起事來相對辛苦,還是要堅守原則。」

現在是「大劫難」時期,上人說明:「世間多災多難、人心不斷沈淪;富有者一心想著如何賺更多的錢,官商掛勾,謀取暴利。這就是『無明』,不知人生無常、不懂得人生真正的價值。慈濟人把身體跟心靈照顧好,說好話、走好路、做好事,師父才能放心。」

汲汲營營求利者,不了解人生價值,故不願意付出。上人指出:「所思、所說都是『我』,我執大則煩惱多,煩惱多即造業多,造成家庭、社會難安。」

現代人多用知識過生活,沒有用智慧去了解生命的本質與人生的使命,上人教眾,要在有「生」之年、「活」在人間,須去除無明、增長智慧。

在大時代需明大是非,上人強調,師父要大步向前走,是非分不清、習氣未除的人,就無法跟師父同步。

在大劫難的時刻,上人叮嚀慈濟人一定要啟發大慈悲。「人間因無明而動亂,欲除無明,需要大懺悔;要懺悔就要明是非。不論明是非、養慈悲,或是啟智慧,一定要先洗滌心靈的煩惱無明。」

上人感嘆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法」說來簡單,卻不容易做到。「雖然不斷叮嚀:『大時代需明大是非,大劫難需養大慈悲,大無明需要大智慧,大動亂需要大懺悔』,不知道大家能否做得到?師父很擔心——真正能明是非的人並不多,打從內心大懺悔的人更少。唯有明辨是非、誠心懺悔,才能啟發慈悲、智慧;悲智要雙運!」


做自己的主人

與宗教處、文發處主管談話,上人強調,無論是志工或志業體同仁,對於慈濟精神脈絡必須深刻了解。

「希望每一位慈濟人要更加貼近法脈精神,提升內在覺性,使自心與佛心相融。要做自己的主人,提升『自性三寶』——提起『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只要貼合佛心、方向正確,就要勇猛精進向前行。」

眾生皆有佛性,只是隨業力生於畜生道,並非為了讓人食用而生。過去農家飼養雞鴨,多是放任四處奔跑,時間一到會自動返回進食,牲畜都認得主人家;現在大量飼養,許多動物長期在狹窄的飼養格裏吃喝過活,飼養環境令人不忍卒睹。上人慨言:「人們僅是為了『吃』,虐待多少動物!」

現代人的生活愈便利、愈享受,也愈容易造業;世間飢餓瀕死者日增,卻為飼養牲畜大量砍伐林地種牧草,甚而因畜牧需求而減少人類能獲得的糧食;更加速飢餓缺糧、環境惡化的循環。

「慈濟積極向社會大眾倡導齋戒,不只是為了宗教,更是為了保護地球而素食。」上人指示,要用科學、宗教及心理等面向解人疑惑;再進一步帶動更多人,將知識生活提升為智慧生活,提升生命價值。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