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體會「法味」
◆8‧9《農七月‧初十》
【靜思小語】法入心髓,人與人之間,隨時都能合和互協,入「歡喜地」。
六波羅蜜,渡煩惱河
從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緬甸與斯里蘭卡返臺參加「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的第一梯次八百多位學員,八月七日至高雄參與「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後,帶著滿心法喜與感動,回到花蓮靜思堂開始精進課程,今晨透過視訊連線參與靜思精舍志工早會。
「全球近七十億人口,多少人能聞佛法?又有多少聞法者能深入體會佛法?六道輪迴,難得人身;既有福報投生人道、又得聞佛法,要用心把握。」上人開示,「精」則不雜,「進」即不退,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就要往前精進。
佛法浩瀚,如何深入?上人指出,「四無量心」與「六波羅蜜」,涵蓋整個佛教精神。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都基於一念無私付出的心。『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則是六種度眾生的方法,幫助眾生從苦難此岸,到達平安幸福的彼岸。合為『十波羅蜜』。」
眾生煩惱無量、習氣無量,生活環境各不相同;要為之解除煩惱,使回歸幸福平安,也要有無量方法。上人說,種種方法皆不離「六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度」。
「苦難的此岸與幸福、平安的彼岸,中間隔著寬廣的煩惱河。這條大河因為人心貪、瞋、癡、慢、疑等欲念興風作浪,不易渡過;唯有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為方法,才能渡煩惱河。」
上人強調,四無量心、六波羅蜜,都出於一念心,要時時「多用心」,心心念念入佛法、行菩薩道。
合和互協,入「歡喜地」
六、七兩日在高雄巨蛋的四場經藏演繹圓滿,讓六萬多人心無雜念、虔誠入法,上人感恩高雄慈濟人「合和互協」以成。「人人『勤精進,得法入髓』——心已得法,且入法髓;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所以彼此間隨時都能合和互協,入『歡喜地』。」
「歡喜地」是菩薩十地的第一地。上人說,雖然歷經半年的密集共修、排練,人人勞心勞力卻不言苦;各組隊彼此支援、共同精進,「無分臺前、幕後,人人心合而動作合,感受自心道業精進、見到演繹成果而法喜無量。」
菩薩十地第二地是「離垢地」。上人讚歎大家兩天之中,維持六萬多人進出的巨蛋場地清淨整潔,不只守護心念清淨,且能照顧外在環境的清淨,身心皆「離垢」,令人崇敬。
接下來三週,北部、中部將陸續展開經藏演繹、普及懺悔道場。「﹃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親入經藏,才能感受法髓滋味。」上人勉眾把握難逢盛會,用心體會此一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道氣與「法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