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8期
2011-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天涯共此情‧北朝鮮
  【九二一大地震十二周年】
  【特別報導‧東日本大震災半年記】
  一句話的力量
  法譬如水‧天天入經藏
  出版書訊‧《生命無價——慈濟醫院九個特殊醫療個案故事》
  慈青心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8期
  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不輕微細因果

 

◆8‧27~28《農七月‧二十八至二十九》

【靜思小語】起心動念,種下微細的業因;業果成熟,業報現前。

捨方便法,入真實法

「隨著過去結緣不同,易對人有好惡之分——面對結善緣者彼此鼓勵、彼此成就;若遇結惡緣者則易生煩惱,相互對立、彼此傷害。」臺南區慈濟人聯誼會上,上人敦勉照顧好自己的心,守護正念不偏離。

「在人心無明深重而是非不分的時代,若沒有提起大智慧,無明煩惱一再複製,惡業愈增。眾生隨業受報,又因無明再造惡業,形成惡性循環,造成社會的大動亂。」上人教眾「大時代需明大是非、大無明需要大智慧」。

「『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只要起心動念,就種下微細的業因;隨著接觸外境、行動造作而使業因萌發增長;業果成熟、感應受報。」上人舉例,微細的瞋念看不見、感覺不到,卻會在因緣會合、事情不如己意時展現於行為。

「微細不可見的瞋念蟄伏在內心,經外境觸發瞋怒之氣。必須有善因緣、大環境的引導,加上時時用心自我覺察;否則屢屢因壞脾氣與人結惡緣,也會在別人心中種下一顆瞋怨的種子。瞋心惡念不斷在人與人之間複製,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動亂劫難。」

佛陀在人間說法四十二年,先以方便法引導大家循序漸進,最後六年時機成熟,再說《法華經》的大乘真實法。上人引申,慈濟也是因眾生根機,先設立慈善志業啟發愛心,逐步將四大志業發展完全,成就一個大環境、大團隊。

「而今因緣成熟,帶動大家懺悔齋戒、滌心垢、除習氣。了解《水懺》所示因緣果報之理,未來就能進一步深入《法華》義理。」
善惡業報,如影隨形 

「有好環境、善知識帶領,就能行善造福、增長慧命;在不好的環境中、受惡緣牽引,就會屢造惡業。善惡業深藏於第八識中,生生世世如影隨形。」

上人致勉大眾,走入菩薩道,要懂得轉化煩惱為菩提,增長智慧。慈悲、智慧兼具,即能貼近佛心,輕安行履菩薩道。

慈濟法船已經啟動,上人提醒莫忘「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要自我修持戒、定、慧,提起感恩、尊重、愛入人群。駕慈航精進航向每個角落,救拔苦難眾生;在人人心中種下一顆法的種子,成長為菩提林。」

今明兩天,彰化體育館將進行四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上人於傍晚抵達彰化靜思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魏德東先生拜會上人,上人說明經藏演繹的意義:「欲挽救自然生態,須從導正人心著手。參與演繹者經過深切的反省、懺悔、改過,凝聚虔誠之心,故能展現合齊之美,震撼人心。」上人邀請魏教授蒞臨演繹現場,一同「入經藏」。


人間佛教,契理契機

魏德東教授曾在去年底來臺參與慈濟論壇,論述「佛教對生態保護的實踐」;且在參訪多處環保站後,為文提及每一個環保站宛如一座佛寺,現今尚無宗教如此深入環保,佛教由慈濟代表,走在關懷人類與地球的前頭;在此意義上,慈濟宗門在人類的文明歷史上確有一席之地。

二十八日與魏教授談話,上人表示,佛陀為一大事因緣而來人間度眾生。「佛法不能只存放在寺院叢林,在此一時代,眾生更需要佛法;慈濟宗門應時代所需而開啟,自覺的同時,更要覺他。」

佛陀一再宣講法義、循循善誘。上人感嘆:「眾生僅以耳根聞法,啟悟緩慢,且無法將法長存心中、用於日常生活。」有人為求平安而念佛,認為往生後即可得佛接引。然上人指出,《彌陀經》已清楚提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須「執持名號」,七日間「一心不亂」且「心不顛倒」,臨命終時,才能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魏教授認為,慈濟適應現代需要,「以組織化的形式進入社會、服務社會的模式,回歸佛陀的慈悲大愛精神,契理契機;若能在十三億人口的大陸實踐慈濟宗門,提升環保、人文精神,對全球將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上人說,現在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可運用慈濟在臺灣四十多年經驗,加強帶動「富中之富」。「生活富裕,心靈品德卻未提升,將在社會埋下不安定的因子。慈濟人守十戒,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人心若無戒律規範,很容易在追名逐利中迷失。」


法水洗心,覺悟無常

在彰化體育館最後一場經藏演繹圓滿後,上人特地來到場中感恩一個月來日夜辛勤的協力廠商以及大愛臺攝影團隊。

「默默付出的幕後工作人員,是成就莊嚴大法會、淨化人心不可或缺的螺絲釘,功德無量!期待各位啟發慈悲與智慧,共同走入慈濟大家庭,為天下眾生解除苦難。」

晚上在彰化靜思堂,為專業演繹人員舉辦溫馨感恩座談,上人親臨鼓舞大家並致謝;多位演繹菩薩感動落淚。其中扮演「語四惡業」小精靈的陳怡筠和先生陳霆一起上台道感恩,發願要加入慈濟大家庭,從明年的培訓開始。

扮演「工畫師」的尹昭德,把這次演出經驗當作人生最豐厚的禮物,與眾分享:「我們每天身體髒了都記得要洗澡,但是心呢?心幾年沒有洗了?很慶幸有機會參加這次演繹,以法水一次再一次洗心。」

上人感恩大家以身入法,在舞臺上將人間生態一幕幕呈現,生動詮釋經文義理,引導大眾深入經藏而發心立願,為臺灣社會凝聚起一股善的力量。

「『懺悔果報障』中,有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黑白無常』。不分白天黑夜,威風凜凜、因無人能擋地帶領造罪眾生淪入六道。人生難以預知『無常』何時會到來,唯有覺悟無常,把握當下,做就對了!」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