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 反觀自照,相互為鏡
◆4‧15《農三月‧十三》
【靜思小語】看別人的缺點容易,卻看不到自己臉上的污垢。
常以人為鏡
早會時間,上人開示,佛陀不只覺悟「生老病死」的人生道理,亦透徹「真空妙有」的宇宙真理。然而凡夫無明覆心、習氣不斷,難以認識自己,遑論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
「就如眼睛長在臉上,看別人的錯誤容易,卻看不到自己臉上的污垢;唯有攬鏡自照或借重他人指點。所以人與人之間要相互為鏡,才能更了解自己。」上人表示,親身走入人間菩薩道場,體悟生命奧妙、人生自然法則,方能理解佛陀覺悟的道理。
「為善者,願意付出、造福人群,再累亦甘之如飴,心存喜樂。為惡者,日日陷在貪瞋癡中,既不利人又傷己,煩惱重重,心靈難安。因緣果報就在日常生活中,也在善惡的循環中。」
上人教示,見他人無理,現貪瞋癡等相時,應引以為警惕——莫做一個惹人厭的人,而要成為輕安自在、人見人愛者。
編織綿密愛
慈濟人即使離鄉背井到海外工作,也會將慈濟大愛落實當地,視老者為長輩、少者若子女、年相近者如手足般,予以疼惜愛護;上人讚歎這分「視眾生如己親」的寬闊大愛。
一九九四年三月,邱玉芬和幾位上海臺商走進楊浦敬老院,至今十七年來每月到訪,為三百多位老人家帶來溫暖與關懷。而在浙江省義烏市,黃雪雲師姊帶動當地愛心人訪貧,發現許多孤苦老人;當地志工童旭清的父親提供荒置的舊宅院,加以整修成「慈濟溫暖之家」,讓一群年老無依者在此感受「家」的溫馨,除了志工定期探訪,童師兄的姊姊天天來為老人家打理三餐。
十七歲的留虹霞與父親相依為命,去年父親因血癌往生,志工將虹霞帶到溫暖之家,並助其升學;老人家都把她當成孫女疼愛。上人欣言:「有了虹霞共住,老人家的幸福之園因此增添一分朝氣活力。」
慈濟人用真誠的付出,呵護著苦難人;用誠懇的愛,疼惜大地、愛護自然。上人讚歎:「只要心中有愛,綿密的大愛縱橫交織,天地之間就能充滿愛與溫馨。造福因必得福緣,將會受到人人敬愛,常感輕安自在,就是真正有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