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6期
2011-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日本
  蔬國人物誌
  上布施
  醫療環保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6期
  十八日 結善緣,不攀緣

 

◆6‧18《農五月‧十七》

【靜思小語】行入人群救苦救難,要結善緣而不攀緣。

穩固「人」的基礎

九年前的今天——二○○二年六月十八日,是花蓮慈濟小學首屆畢業典禮。上人於今日早會中開示,慈濟從幼教到研究所的「完全教育」,是希望一以貫之培養學子倫理道德觀,且從生活教育扎穩基礎,引導走上正確人生方向。

「教育必須傳道、授業、解惑。在慈濟,『傳道』並非要人信仰宗教,而是傳倫理道德之教——家庭中傳承倫理道德、社會上傳承禮義廉恥,才能和樂平安。反之,不重視倫理教育,『人』的基礎不穩固,知識愈高、愈專,反可能為社會帶來危機。」

除了教育志業體六所學校負起教育使命,慈濟也透過各種助學方式讓清寒學子安心課業;上人欣慰於許多受助的孩子立志回饋。「慈濟人以感恩心付出,長年累月為天下育英才,分分力量都投注在苦難人身上;受助者也能以感恩心回饋,讓『愛』永恆循環。」

苦眾生苦,樂眾生樂

東日本賑災團返回精舍,分享本月九日到十二日在岩手縣發放的心得。慈濟致贈的「見舞金」(慰問金),是許多受災民眾三個月來得到的第一筆現款,讓他們可以依自己的需要運用;日本民族性內斂,但不少人感動流淚,也向志工釋放出內心的悲傷沈鬱。

「娑婆世界苦難多,尤其此時此世災難頻發、天地告急;要心懷感恩且戒慎虔誠,把握自身的平安,惜福更造福。」上人感恩日本慈濟人災後三個多月來勇於承擔,屢次進入災區供應熱食、發放,把來自全球三十九個國家地區的愛與關懷,親送到受災民眾手中。

「慈濟菩薩覺有情,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這分感恩是發自內心至誠,而非口號。人人法入心、苦眾生之苦,所以無畏於災區環境險惡,以同體大悲心克服困難前往,心甘情願且耐苦、耐勞而有耐力地完成發放。」

七月即將有更大範圍的慰問金發放,上人感恩臺灣慈濟人紛紛自告奮勇前往,與日本慈濟人會合付出。「慈濟人苦眾生之苦,亦樂眾生之樂——看到受苦受難人展露笑容,心就安了許多。師父看到大家做得很安心、很歡喜,除了感恩,也感到安心與歡喜!」

有心用心無難事

澳洲慈濟人在當地佛教協會舉行的佛誕節活動中,演繹十五分鐘「法譬如水」音樂手語劇,獲得熱烈回響。上人與返臺報告的澳洲分會執行長紀雅瑩師姊談及此事,肯定大家在如此短的準備時間內,卻能展現美好成果,「只要人人有心、用心投入,沒有做不到的事。」

澳洲今年初大水氾濫,隨後又有紐西蘭基督城強震,紐澳慈濟人以鮮少的人力奔波救災,實為辛苦;上人期勉「人間菩薩招生」要擴大推行。

「佛教徒有弘法的使命。大家身在慈濟宗門,要以靜思法脈精神內修『誠、正、信、實』,讓心靈平靜、清澈而虔誠;進而行入人群,發揮『慈、悲、喜、捨』的力量。」

上人叮嚀,行入人群是要救助苦難、與眾生結緣而非攀緣,所有行事皆須秉持「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的原則,內外平行,照顧好慈濟形象。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