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 日日自愛,時時付出
◆6‧10《農五月‧初九》
【靜思小語】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日日自愛、時時付出。
在慈濟,體會「活」的法
彰化彭德環、何素珠夫婦共同參與經藏演繹,在家時會相對演練手語並彼此指正;如此和樂的畫面在彭師兄加入慈濟前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他過去脾氣暴躁,稍不適意就大聲喝斥,甚至把孩子吊起來打,親子關係惡劣。
自從有因緣投入環保志工,進而參與委員培訓直到受證,師兄戒除菸酒惡習,也調和聲色,夫妻同修、同道,孩子也樂意與他親近。回首過去,師兄由衷懺悔「暴躁習性常傷人」。
早會時間,上人以此開示:「慈濟是『活的法』,慈濟人隨時在這個大環境中彼此勉勵精進、相互鞭策,並且身體力行付出。」
減緩地球暖化,不是一個人改變就足夠,需要地球上每一個人投注心力。慈濟人體認環保的重要,二十一年前開展環保行動,在生活上節能簡約,並致力資源回收。臺北幾個大型環保教育站常有外賓來參訪,看到慈濟人用心、專心、誠心地呵護大地,深受感動。
三十三歲的林正雄白天在中研院上班,從事神經科學研究,同時在國防醫學院攻讀生命科學博士,雖然工作、學業忙碌,仍堅持每週三晚上到內湖環保站做環保。為讓更多人認識環保,林師兄用心搜集全球環保最新資訊,和幾位志工成立環保解說班,培育導覽種子,設計二十多個版本的簡報教材。
上人讚歎志工的用心。「做環保並非收垃圾,每一樣回收物都是寶藏;感恩環保志工化無用為妙用,亦期待人人落實精質回收,且能平伏貪欲、守於本分,清平過生活。」
感恩心,邁向新里程
慈濟技術學院六百一十四位畢業生,即將邁向人生新里程,上人期許大家牢記今天對師長的發心立願,朝人生正向邁進,眼光要放遠,腳步要走得穩。
「人生的正向,離不開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師長。師長們傳道、授業,為你們鋪出一條康莊大道、指引正確的方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永遠要尊師重道,且感恩社會的成就。」
上人叮嚀畢業生,將來無論身在何處,要帶著在花蓮美好山水間培養的清淨智慧與福緣,時時、處處以「感恩、尊重、愛」待人。「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能自愛,進而對社會有貢獻,父母就能安心。日日自愛、時時付出,所到之處皆是吉祥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