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從「心」拔苦
◆6‧9《農五月‧初八》
【靜思小語】發揮良能助人、救人,人生有喜無苦。
心靈自立,貧中富
二○一○年元月海地共和國發生強震,慈濟馳援,並帶動當地人參與志工行列;今年五月二十七日是海地的母親節,當地慈濟志工自三月起,就地募款、募集物資,邀約四十位街友、十位街童參加母親節活動。
這群街友媽媽們領取衣物、盥洗用具,梳洗之後,志工還為她們換髮型、備新鞋,且準備紅豆飯、蔬果讓她們享用。只見媽媽們開心地跳舞歌唱,其中一位因為從未受人如此尊敬對待而感動落淚。
「海地志工本身也很貧苦,但是他們心中的愛受啟發,體會到助人的快樂,即使身上僅有一個銅板也願意付出。他們雖然貧窮,內心卻富有愛,真正是『貧中之富』!」
上人欣見許多受助者經過慈濟人的啟發與帶動,知道自己心中有愛、知道自己有力量能改變人生,因而重建自信,充分發揮生命良能;祝福有更多海地民眾獲得心靈自立的力量,從接受外援轉而成為能夠救助他人的國度。
道德勇氣,立校風
與幾位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期勉要有使命感、勇於承擔,真正為社會培養良才。
「在追求功利的社會環境中,強調『品德教育』如逆水行舟,有重重困難與阻礙;然而,只要老師們有志一同,就能以身教帶動學生受教。」
教育部日前公布九十九學年度技專院校評鑑結果,慈濟技術學院是唯一全科系所及行政類獲得「一等」的學校。上人表示能有如此成果,是創校二十二年來師長以勇氣、魄力堅持辦學方向而得。
素食、穿制服,是慈濟學校一貫的堅持。上人說明,素食是以尊重生命的精神出發,而學校是傳道授業的莊嚴殿堂,學生穿制服,可避免彼此在服裝上比較,而安心讀書。
慈濟畢業生的責任感、使命感與品德,普受職場肯定,令上人欣慰。「『傳道』更重於『授業』,從孩子的形象,就可以看出師長所傳之『道』。慈濟教育所傳並非特定宗教,而是要讓孩子有明確的人生『宗』旨與良好的生活『教』育,且盡其一生不斷地學習。生活教育教得好、孩子懂得自愛,就會守於本分。」
人生之苦,皆源於心。上人舉述海地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去年強震後慈濟人前往幫助,見到宛如人間煉獄的景象;即使一年多後的今天,坍塌的建築尚未清理完成、民眾住在破爛的帳棚裏,但是海地志工卻能領會慈濟精神,在困苦的生活環境中為自己的同胞付出,上人表示實令人感動。
「反觀身在平安、生活無虞的臺灣,許多人將眼光局限在自己身上,不知人間疾苦、更不了解如何幫助別人。慈濟教育,一定要讓學子了解人生真正的價值觀。」
慈濟世界有許多真實人生事例,可以對人教育、傳法。上人說,這是結合許多人心血的大作品,而且這個作品不斷吸收智慧,真正是「活教材」;期許志業體同仁及慈濟學校學子,能深入了解。
「人文要打從內心呈現,深入生命——將慈濟精神吸收到自己的生命裏;當生命與慈濟會合後,自然樂於承擔使命、在菩薩道上勇猛精進,發揮良能,從而增長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