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我所認識的馮馮居士 | 
                   
                  
                     | 
                   
                  
                    | ◎靜曜 | 
                   
                  
                     | 
                   
                  
                     
                      ◆護持建院基金 
                       
                       
                      民國七十四年,建院活動如火如荼展開,我的幕後介紹我認識天華出版社 
                      總編輯顏宗養居士。顏居士告訴我:加拿大有位馮馮居士非常發心護持慈 
                      濟,願意天眼服務一百位,一人一百塊美金,如數所得轉入建院基金。此 
                      後顏居士陸續把錢轉來給我,共五十九萬三千多元,這在當時是為數不少 
                      的數目。 
                       
                      馮馮居士是個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如「微曦」、「 
                      紫色北極光」……等,他也提撥著作「空虛的雲」一百本,做為建設義賣 
                      用。對於這樣一個與上人素未謀面卻備極關懷建院一事,並且多方鼓勵他 
                      人追隨上人的大勇猛心居士,我一直心存感激,想要當面向他道謝。 
                       
                       
                       
                      ◆平實至孝,簡樸生活 
                       
                       
                      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我和幾位委會員到加拿大旅遊。請示上人後,我以 
                      慈濟功德會的名義,透過馮馮居士好友羅午堂先生的帶領,懷著緊張興奮 
                      的心情來到馮馮居士溫哥華的家。 
                       
                      白色大門外,釘著一塊「謝絕訪客」的牌子,憑添我一分的不安。門開處 
                      ,一張流露出稚氣笑容的圓臉;神采奕奕,看來不過三十幾歲。他熱切地 
                      招呼我們,並且問我們是否吃過晚飯?沒有的話可嚐嚐他母親做的包子。 
                      他的熱情,紓解了我內心的緊張。 
                       
                      環顧室內的佈置,倒出乎我意料之外,除了沙發、桌椅外,竟然別無長物 
                      ;陳舊的沙發看來似乎用了十幾年,只有一間簡樸的佛堂稍能吸引訪客的 
                      眼光。不禁令我訝異:這是鼎鼎大名馮馮居士的家嗎?憑他的才華,曾經 
                      當選十大傑出青年,又有天眼通,卻甘心過這種猶如出家人的平淡生活。 
                       
                      一見如故的感覺,大家隨意坐在地毯上輕鬆交談起來。他對我們鼓勵有加 
                      ,並一再讚嘆上人領導慈濟之偉行,且囑咐我們要替上人分勞解憂,注意 
                      上人的法體。他表示自己是文人,沒有財力幫助建院,只有身邊修持十幾 
                      年的念珠請我們在台灣義賣,以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後來這對念珠果然 
                      賣得八百萬元。 
                       
                      在言談中,我才得知他除了寫作、修持之外,家務事從上街買菜到清掃煙 
                      囟都須自己動手;而平時他熱心保護動物和戒殺護生。現在與母親同住, 
                      盡人子之孝。 
                       
                       
                       
                      ◆譜寫聖樂,憫懷病童 
                       
                       
                      大家談得甚為投機,他表示年輕時就非常喜歡音樂,但從未研修過。這一 
                      年多來,他一直想把佛陀的生平事蹟藉著音樂表達,同時達到度眾的目的 
                      。且佛教除了梵唄,一直缺少像耶教詩歌的莊嚴宏偉,所以他有心為佛教 
                      譜出聖樂。他很高興地取出一大疊樂譜請我們看看,想不到沒有正式研修 
                      過音樂的人,居然能寫出正統的曲譜,才華之高,實在令人驚異讚嘆。 
                       
                      我年輕時頗喜愛唱歌,也曾參加過合唱團,但這次聆聽聖樂的經驗,卻是 
                      我以前從未經歷過的。我彷彿聽得「天籟」,心靈輕輕地上昇到虛空,飄 
                      飄欲仙,最後與虛空合一,如癡如醉,幾乎達到忘我境界。聽至感動處, 
                      一顆心泫然欲泣,卻又歡喜無限。待曲終樂停,那美妙的天籟,仍在耳際 
                      縈繞不已。 
                       
                      夜已深,而談興未減,說到興奮處,他主動為我們每一個人天眼服務;就 
                      像X光機透視身體器官,他告訴我們那些地方有病徵,應該注意,如何用 
                      食療法維護,且勉勵大家努力修行,真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本打算請我們 
                      留宿,但因明天行程一大早便開始,所以無法如願留下。 
                       
                      臨行前,大家認為這樣一個修行者生活過得這般拮据(羅午堂先生也透露 
                      ,馮馮居士曾至超市拾取蔬菜回家食用),不由得心酸難過,因此就要贊 
                      助他稿紙等文具費用。盛情難卻,他勉強收下來。直到他的著作「巴西來 
                      的孩子」出版和友人告知,才曉得他把這筆錢加上生活費,幫助了一個來 
                      自巴西罹患白血病的孩童。 
                       
                       
                       
                      ◆在家居士的典範 
                       
                       
                      返台後,馮馮居士自奉儉樸的居家生活,一直縈繞心懷:不為物役,持戒 
                      嚴謹的人,不就是如此嗎?不由得使我聯想到弘一大師等高僧大德,不也 
                      是清苦修持,卻仍灑脫自在! 
                       
                      當初為了慈濟醫院籌募建設基金,馮馮居士願意做天眼服務。因此曾被不 
                      明就理的人斥為神通外道,然他默默忍受批評;「忍辱」方能負重,六度 
                      波羅蜜中的「忍辱」他是貫徹不渝的。 
                       
                      對於照相攝影,他一向敬謝不敏,但他表示將來為慈濟任何建設籌募,願 
                      意「賣面子」。甚至要是有人願意出一百萬捐予慈濟興建醫院,要他趴在 
                      地上學貓叫狗叫他都願意。 
                       
                      諸如此類,讓我深切體會到他的一言一行,無非是為了佛教、為了慈濟。 
                      一位未皈依上人座下的居士,卻能如此精進護持,只因為同是一分「為佛 
                      教、為眾生」的心啊!他的行誼風範實是在家居士護持佛教的榜樣。而身 
                      為上人弟子的我,又怎能不積極鞭策自己鞏固道心,發菩薩悲願呢? 
                       
                      見過馮馮居士後,我法喜充滿,返台第一天就忘卻時差,謹記他給予我的 
                      啟示,更奮發向前地走在慈濟菩薩道上。(晨晨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