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至三芝「琉璃工房」參觀玻璃雕藝術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一日 
                       
                       
                      早課後,上人開示:「要細心、細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 
                      之。要細心至掌握自己的起心動念;莫輕小,莫輕少,滴水聚成河,粒米 
                      積成籮。當常自省、懺悔再精進。」 
                       
                      搭九點零八分的火車北上,十二點十分抵達火車站,師兄、師姊們早已列 
                      隊相迎,各個笑顏逐開,歡欣之情溢於言表。隨即驅車至榮董何國慶家。 
                       
                      至何府門口,一眼望見「嚴制」二字,上人進去為何父上香。何家大小見 
                      到上人駕臨,立即合十跪地頂禮。他們很感動,也很感謝師兄、師姊們的 
                      助念,從早到晚佛號不斷,讓他們整日都在安心祥和的氣氛中。 
                       
                      上人示:「對於往生者,最重要的就是為他念佛。由師兄、師姊們帶動, 
                      你們跟著念,大家共同一心地念佛,雖然沒有禮請法師來誦經,但因為你 
                      們與師兄、師姊是法親,彼此有感情,有感情才親近,一起助念就有真功 
                      德。」公祭當天,慈濟委員穿著整齊的制服參加告別式,儀式莊嚴、簡單 
                      而隆重,上人言:「光是這樣的儀式、形態就能度化人,能令人感動並改 
                      變對佛教的觀念。能讓人感動就是功德,而大家柔和的念佛聲能讓人心靜 
                      ,這是誠的表現,也是一項功德。」 
                       
                      下午二時至文化中心,王端正先生及金車執行秘書林偉賢主持「愛的綿羊 
                      回娘家」活動企畫的討論會,由林祕書報告企畫內容,鉅細靡遺,顯見用 
                      心深遠。林祕書由於策畫活動與慈濟接觸頻繁,不禁被慈濟人所感動,更 
                      為用心投入,足見慈濟人同化力有多強。 
                       
                      上人列席聽取報告,因與王惕吾老先生有約在先,遂於會中先行離去。 
                       
                      四時許,委員師姊建議上人至三芝鄉參觀「琉璃工房」,以為紀念堂作室 
                      內設計的參考。這是電影導演張毅及名影星楊惠珊等人將從影的絢爛,提 
                      升為藝術的追求。 
                       
                      張毅先生親切地招待,並--解說作品,其中有一件作品是法華經經文的 
                      玻璃板雕刻,以玻璃為材料,燒出有如寶石般的色澤,典雅中另有巧思, 
                      上人將參考此方式來雕刻經文。 
                       
                      來到二樓工作房,一股熱氣直逼而來,原來玻璃熔化需要攝氏一千零五度 
                      的窯爐,爐口溫度通常維持攝氏四百度,加上夏季的暑氣及太陽西曬,他 
                      們要忍受到「三熱」一一還要樂在工作中。上人言:在此工作的人員一定 
                      要有「耐力」,這也是修行啊! 
                       
                      他們從事創作工作,求質不求量,張毅言:「在創作的過程中,失敗乃是 
                      常有的事,但是我覺得失敗很好;這對我們是一項體力、耐力和智慧的考 
                      驗。」 
                       
                      上人言:「你們工作時是一種投入,當作品完成時所得到的歡喜就是享受 
                      。有時雖然作品失敗,但心靈卻是成功的。你們的手工作品有活生生的感 
                      覺,不像機器製品,缺少了那分『人的氣息』。」 
                       
                      物有情嗎?一只玻璃藝術品中,蘊藏著豐富的生命力,難怪上人談不殺戒 
                      中,除了戒殺、護生之外,更提醒弟子愛惜物命,並以身作則,使紙張四 
                      度重生,且讓我們時時自勉「化腐朽為神奇」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