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人讚賞黃朝南師兄的愛子行忍辱波羅蜜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五日
一早,林徽堂師兄和黃朝南師兄至台北分會拜謁上人,並表示他們將前往
三芝鄉,幫忙貧戶盧老太太拆遷房子。
黃朝南師兄談及目前就讀國一的兒子,課業的成績極為優秀;某日有位同
學因為分數問題和他起爭執,對方認為他無禮,要他下跪認錯,甚至要他
磕響頭。他因牢記上人的一句話:「人不要爭一口氣,而要將氣忍下去、
吞下去。」果真向無理取鬧的同學下跪磕頭,以平對方的怨氣。放學後,
父母見他磕紅的額頭,覺得兒子受了委曲,實在很不忍。
上人說道:「我聽了他如此的作為很感動,僅是國一的學生,就懂得忍辱
的工夫,且付諸行動。人不是要爭人事中的一口氣,而是爭在人生道上的
一口氣。你們做父母的應該給予讚許,不該責問他為何那麼不爭氣,向人
下跪還磕頭。」黃小弟年紀輕輕,卻能夠「難忍能忍」,足堪我等致敬,
看齊。
建全公司董事長呂玉虎先生,為鼻咽癌住進台大醫院加護病房,數月前經
上人探望他後,病情逐漸好轉,此次聽說上人北上,不敢勞駕上人,特向
院方請假,並拒坐輪椅,他說「要站穩給師父看。」他的病情真是好得讓
人訝異,上人鼓勵道:「要有信心、毅力。」望著他蹣跚離去的步履,其
妻感極而泣,頂禮叩謝上人,眾人為他默默祝福。
十時抵廖慧明建築師事務所,拜會廖老先生及廖博士。紀念堂是慈濟的精
神堡壘,為了這千秋百世的基業,上人煞費苦心。如今廖慧明博士發心籌
組建築設計小組,號召國內有心人士共同參與,並且將邀請日本的專家前
來參觀,提供資料,這分用心令人敬佩、感恩。
下午,假台北士林國中召開北區委員聯誼會。清一色的慈濟人濟濟一堂,
分外親切,由靜暘師姊充當司儀。由於新委逐年增加,而分會尚未落成,
只好暫時借用場地召開聯誼會,並一一介紹各組組長,讓新任與資深委員
交換心得,一脈相承。
上人於會中首先感謝提供場地的校長,因為先有地,才有人,才能成就志
業,所以每天都生活在感恩中。
上人感恩慈誠隊員和委員們為肩挑佛教精神、慈濟形象而改變個人的氣質
,進而改變社會的形象,這是從內心流出的一股清泉。
上人接著開示:「有人說台灣治安不良,人心不安。事實上這些現象都是
人為的,若人人有正信的宗教--基督教有博愛的胸懷,佛教發揮慈悲的
精神,則社會上可以『不治而安』,每一個佛教徒若能將宗教的教化灌輸
於日常生活中,則行在人世間的道路上,自然不會偏差。」
「常有人言:慈濟人修福不修慧,而四大志業按部就班,依次成就,若沒
有智慧如何成就?所謂『智』是分別是非的知識;『慧』即平等慧。分別
智,是要我們知道來人間做什麼?社會欠缺什麼?我們應該彌補些什麼?
這即是分別出說該說的,做該做的;分別是與非,不浪費一絲一毫的時間
在不該做的事上,能夠因事制宜也是一種節儉的美德。
考慮事情要細心,是非要分別清楚,要照顧好慈濟在台灣蔚成的清流,大
家以和為貴,要善用世間智,立出世間事,使今天的工作成為明天的歷史
。不要輕視自己,若一件事需要一百人做才能完成,現在只有九十九人無
法圓滿,那唯一缺少的一個人,就是你。
要常想『慈濟的美是因為有你,所以須對人包容、尊重。慈濟的缺點是因
為我,故而要鞭策自己、努力精進。』大家要有共識,審慎的踏出每一個
步伐,讓後人循跡而進,期望大家腳步跟好,人人自我管理,照顧好慈濟
團體這股清流。」
上人殷殷叮嚀,苦口婆心的囑咐如同清涼甘露,在每個人的心中交織匯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