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庚社服室專程來慈院探討快樂義工的泉源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由交大、清大同學組成的義工服務隊,邁入第三天的實習生活。
一個個不識人間疾苦、不懂世事滄桑的孩子,抱著學習的態度,各依分發
單位,為生命交逼、病痛纏身的苦難病患服務。顯然在奉獻與付出的過程
中,他們的收穫更大,今日數位同學各自發表心得。
其中一位同學說:「當我看到一位正在復健的病人,奮力幫助另一位需要
被扶起的病患時,我深深被感動。因為健康如我,竟抱不動那位病患,而
病人忘記自己也是病人,一心只想去幫助他人時,那力量就如此強大。這
給我啟示很大,我因捨不得全部給予,故尚有保留。他因忘記自己的殘缺
,所以潛力無窮。」
上人有感而言:「人常因不願真正接受現實狀況,故無法發揮潛力,你們
要時刻警惕,不要因此而自誤啊!」
午間,榮董何國慶伉儷來訪。何居士先翁何創時先生於五月下旬仙逝,享
年七十四歲。從往生時的助唸到告別儀式的安排,慈濟人充分發揮團隊精
神。場面簡單隆重,哀而不傷。何居士更商請專人著述「 平淡中的醇厚
」一書作為父親的紀念集。並以精舍常住師父所做蠟燭二只,設計包裝後
贈與參加告別式的親友,意義殊勝。
目睹喪禮氣氛肅穆安詳,和慈濟委員與慈誠隊員表現出來的莊嚴氣質,令
與會人士咸表讚歎,甚而感化攝受。何居士於是向上人建議,慈濟人應訂
出一套生活規範,舉凡婚喪喜慶、食衣住行乃至育樂,皆有範例可循;相
信必有移風易俗、改善社會崇神拜道、浪費鋪張、甚至個人行為不當之效
。
伉儷倆除了不斷感謝委員及慈誠隊師兄,自始至終的協助外,更感恩上人
的恩賜。上人欣慰道:「這是你福不唐捐!在慈濟團體,你的事就是大家
的事,這就是比親情更親的法親,我們要善加珍惜!」居士夫婦又將收到
的奠儀一百三十多萬元悉數捐作建設基金。
下午,長庚醫院社服工作人員一行九人,前來觀摩慈院志工服務情形。他
們訝異於長庚社服人員得費盡心思才能替醫院吸收到義工,而來慈濟當義
工竟需排隊等待。在走訪醫院後,一行人又進入精舍,期能對慈濟義工快
樂奉獻的原動力作更深入的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