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趙寧來訪,表示將鼓勵青少年來慈濟接受薰陶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一年七月一日 
                       
                       
                      晨,上人與義工師姊坐談,陳美羿老師向上人報告,有許多教師將靜思語 
                      抄錄於聯絡簿上,每日一句,借此機會影響父母。 
                       
                      義工師姊請教上人:「何謂用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上人答:「所謂用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就是不要把得失的心態加諸子女 
                      身上,父母的過度的關心,常會造成子女的心理壓力,引起反彈。最近有 
                      一批大學生到醫院當志工,為了讓住院中的老病患開心,就很用心的聽老 
                      人家細說從前。他們發現老人家說話的口氣、內容都和自己的父母在說話 
                      的情形一樣,但他們卻聽得興趣盎然,完全不同於聽父母說話時的無奈和 
                      排斥。原因就在於:老人家在訴說時並無所求一一無所求即是菩薩心。」 
                       
                      義工又問:「以前主張嚴格教育,現在是提倡愛的教育,感覺互相矛盾, 
                      無所適從。」 
                       
                      上人云:「自然最美,現在的教育太複雜,依循學說、理論,不見得能教 
                      育出優秀的子女。事實上,每個人都各有業因,子女與父母是緣聚,我們 
                      不也曾聽過『乞丐父母狀元子』這句俗諺嗎?」 
                       
                      上午十時,兼具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身份的趙寧先生,應慈院靜思精學 
                      佛社之邀,前來演講,特繞道入精舍拜望上人。趙先生擬請上人上電視節 
                      目,為上人所婉拒。 
                       
                      趙先生得知上人雖然不曾出國,但慈濟委會員遍及美國、日本、紐西蘭、 
                      香港、新加坡等地,且個個對投入志業的熱誠有增無減時,既訝異又讚歎 
                      :「他們真是心在台灣,結合在慈濟」。趙先生也詳問四大志業的發展狀 
                      況,臨行前表示:「慈濟有一百多萬的好人,我將鼓勵青少年來讀慈濟好 
                      人大學、接受慈濟的薰昔習教話化。」 
                       
                      午,靜暘師姊與上人商討,如何運用停開慈濟列車這三個月的時間,安排 
                      委員們分批回精舍接受慈濟的精神教育。師姊表示:「大家有心培養好氣 
                      質,提升團體的形象。」 
                       
                      上人開示:「要盡量將慈濟的文化教育工作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敬在心 
                      要表於行』,做人一定要言行一致。」「委員之間要互相鼓勵,把彼此的 
                      眼睛當成鏡子,管人之前要先管好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