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分別心與平等智 | 
                   
                  
                     | 
                   
                  
                    | ◎林清玄 | 
                   
                  
                     | 
                   
                  
                     
                      ◆番薯的見解 
                       
                      朋友告訴我一個真實故事,說他的兩個孩子太好命了,這也不吃,那也不 
                      吃,每到吃飯時間就成為父母的頭痛時間。 
                       
                      出生在台灣光復初期的朋友,每到用餐時間就不免嘮叨,說:「我們小時 
                      候哪有這麼好命,連飯都沒得吃,三餐都吃番薯配菜脯,你們現在有這麼 
                      多菜還不吃,真是有夠『酷刑』。」 
                       
                      由於嘮叨的次數多了,小孩子都不愛聽,有一天,他又在繼續「念經」, 
                      大兒子就問說:「爸爸,番薯真的那麼難吃嗎?我甘願吃番薯,也不吃這 
                      些大魚大肉。」 
                       
                      小女兒也說話了:「我甘願吃菜脯!」 
                       
                      爸爸生氣了,第二天真的跑去市場,找了半天才找到烤番薯,又買了一些 
                      蘿蔔乾,晚餐就吃番薯配菜脯。 
                       
                      兩個孩子吃了嚇了一跳,沒想到爸爸口裡「呷番薯配菜脯」是恐怖事件, 
                      吃起來郤那麼的好吃,兩人商議半天,一起來向爸爸說: 
                       
                      「爸爸,番薯真好吃,我們以後可不可以每天吃番薯配菜脯!」 
                       
                      番薯本身是沒有好壞的,由於個人經驗的不同,個人觀點的差異而生起差 
                      別。 
                       
                      就在不久之前,我到陽明山的日月農莊去,看到有人賣烤番薯,每十五分 
                      鐘才能開缸一次,每次一開缸,番薯立刻賣完,我帶著孩子排四十五分鐘 
                      才買到,一斤五十元,說起來真是難以置信。為什麼要排隊排那麼久呢? 
                      因為有許多孩子什麼山珍海味都不吃,只吵著要吃烤番薯。 
                       
                      「哇!這番薯有夠香有夠好呷!」這樣的讚嘆此起彼落。 
                       
                       
                       
                      ◆不准禮佛 
                       
                      星雲法師在大陸當學僧的時候,發現在大陸的佛學院裡,訓導處每遇到學 
                      生犯錯,就處罰他們去拜佛懺悔,譬如說「罰你拜佛一百零八拜」。 
                       
                      或者處罰學生跪香,在別的學生都睡覺時不准睡,要在佛前跪幾炷香,悔 
                      過完了才可以就寢。 
                       
                      久了之後,學僧對拜佛和跪香都視為畏途,星雲法師的感觸很深:拜佛與 
                      跪香是何等莊嚴歡喜的事,怎可用來處罰學生呢? 
                       
                      後來,他在佛光山辦叢林學院,有犯錯的學生,就規定他們不准做早晚課 
                      ,不准拜佛,每次別的學生在做早晚課或拜佛時,罰他們站在大殿外看, 
                      就是不准拜佛。被罰的學生心裡著急得不得了,雖然身不能拜,心也就跟 
                      著拜了。 
                       
                      犯錯比較輕微的,就處罰他們提早就寢,躺在床上不可起床,學生們在床 
                      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想到別人都在用功辦道,心裡就懺悔得不得了。 
                       
                      一旦不准拜佛的學生解禁,准予拜佛了,往往熱愛拜佛,拜得涕淚交零。 
                       
                      一旦不准跪香,只准睡覺的學生解禁,往往在佛菩薩面前流淚懺悔,再也 
                      不敢貪睡貪玩了。 
                       
                      當星雲法師的弟子告訴我這個故事時,我非常感動,這也就是為什麼「星 
                      雲法師」變成「星雲大師」的原因了,大師的誕生,原非偶然。 
                       
                       
                       
                      ◆蟑螂與福報 
                       
                      我們在家裡不殺蚊蟲和蟑螂,原因是認識到蚊蟲乃是業的呈現,不是偶然 
                      的。 
                       
                      但是蚊蟲易於防範,只要注意紗門紗窗就可以免於侵擾;蟑螂郤不行,牠 
                      們無所不在,或從花圃,或從水管爬出來,與我們共同生活,不過,只要 
                      把牠當做蟬或蝴蝶之類,也就相安無事了。 
                       
                      比較不好意思的是有客人來的時候,牠們依然會在家裡走來走去,大搖大 
                      擺,有時會嚇到客人。因此每次客人來的時候,我就昭告家中蟑螂:「今 
                      天有郎客,你們暫時躲一躲,等客人走了,再出來吧!」 
                       
                      蟑螂蠻通人性,經常給我面子。 
                       
                      但是,偶有出狀況的時候,有一次,三位西藏喇嘛來家裡作客,有兩隻蟑 
                      螂大搖大擺的爬過桌子,我示意牠們快躲起來,牠們充耳不聞,正在尷尬 
                      的時候,一位喇嘛說:「林居士,你是很有福報的人呀!」 
                       
                      我正感到迷惑的時候,他說:「在西藏、尼泊爾、印度、拉達克這些地方 
                      ,由於蟑螂少,家裡有蟑螂是象徵那一家人有福報,如果沒有福報,蟑螂 
                      都懶得去呢!」 
                       
                      從此,我對家裡的蟑螂更客氣,看牠們奔跑,我說:「嘿!走慢點,別摔 
                      跤了!」看到蟑螂在馬桶,我把牠撈起來,說:「游泳的時候要小心呀! 
                      」──我總是記著:我是有福報的人,所以牠們才願意來投靠我。 
                       
                      有一天,家裡重新油漆,油漆工翻箱搬櫃,工作了一星期,當工作結束, 
                      工頭一面向我收錢,一面向我邀功,說:「林先生,這一星期,我至少幫 
                      你踩死一百隻蟑螂。」 
                       
                      我聽了悵然悲傷說:「唉呀!你好殘忍,我養了好幾年蟑螂才養到一百多 
                      隻呢!你一星期就踩死了一百隻。」 
                       
                      工頭楞在那裡,很久說不出話來。 
                       
                       
                       
                      ◆分別心 
                       
                      我們凡夫對世間萬象總會生起分別的執著,對現前的事物產生是非、善惡 
                      、人我、大小、美醜、好壞等種種的差別觀感,這種取捨分別的心正是障 
                      礙佛道修行的妄想情執,這種心也稱為「執著心」、「涉境心」。 
                       
                      依照《攝大乘論》的說法,凡夫所起的分別,是由迷妄所產生的,與真如 
                      的理不相契合,如果要得到「真如的心」,就必須捨離凡夫的分別智,依 
                      無分別智才行。 
                       
                      菩薩在初地入見道的時候,緣一切法的真如,超越「能知」與「所知」的 
                      對立,才可能獲得平等的無分別智,所以才說:「大道無難,唯嫌揀擇。 
                      」 
                       
                      「分別心」的對待是「平常心」,平常心不是沒有是非、善惡、人我、大 
                      小、美醜、好壞的智覺,而是以心為主體,不被是非、善惡、人我、大小 
                      、美醜、好壞所轉動、所汙染。 
                       
                      讓我們再來複習一下馬祖道一和南泉普願禪師的話: 
                       
                      「道不用修,但莫汙染。 
                       
                      何為汙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汙染。 
                       
                      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 
                       
                      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 
                      太虛廓然洞豁,豈可強是非也。」 
                       
                       
                       
                      ◆平等智 
                       
                      《法華經科註》說:「平等有二:一、法平等,即大慧所觀中道理也。二 
                      、眾生平等,謂一切眾生皆用因理以至於果,同得佛慧也。」 
                       
                      「平等」是佛教裡最重要的思想,所以,佛陀經常勉勵菩薩,要有平等心 
                      、平等力、平等大悲、平等大慧,然後由平等觀、平等覺、平等三業證入 
                      平等性智、平等法身。 
                       
                      《華嚴經離世間品》裡說到菩薩有十種平等:一切眾生平等、一切法平等 
                      、一切菩薩平等、一切願平等、一切波羅蜜平等、一切行平等、一切佛平 
                      等。「菩薩若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平等之法。」 
                       
                      《大方等大集經》則舉出眾生的十種平等:眾生平等、法平等、清淨平等 
                      、布施平等、戒平等、忍平等、精進平等、禪平等、智平等、一切法清淨 
                      平等。「眾生若具此平等,能速得入無畏之大城。」 
                       
                      平等,也是一切菩薩修行,契入大悲與大智的不二法門。 
                       
                       
                       
                      ◆無相大師 
                       
                      從前有一位無相大師,收了兩位弟子,一位敏慧,一位愚魯。 
                       
                      無相大師平常教化弟子說:「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寧做傻瓜。」 
                       
                      兩位弟子都謹記在心。 
                       
                      有一天,下大雨,寺廟的大殿好幾處落雨,無相大師呼喚弟子說:「下大 
                      雨了,快拿東西來接雨。」 
                       
                      敏慧的弟子提著一個小桶衝出來,師父看了很生氣:「下這麼大的雨,你 
                      提這麼小的桶怎麼接?真是傻瓜!」弟子聽了很不高興,桶子一放,就跑 
                      了。 
                       
                      愚魯的弟子匆忙間找不到桶子,隨手取了一個竹簍衝出來,師父看了又好 
                      氣又好笑,就笑著說:「你真是天下第一號大傻瓜,有漏洞的竹簍怎麼能 
                      接雨呢?」 
                       
                      弟子看到無相大師笑得那麼開心,又想到師父平常的教化:「修行人最重 
                      要的就是寧做傻瓜!」現在師父說我:「天下第一號大傻瓜!」不是最大 
                      的讚美嗎?一時心開意解,悟到應以無漏心來接天下的法雨,立即證入平 
                      等性智,就開悟了。 
                       
                       
                       
                      ◆黑夜的月亮與星星 
                       
                      在人生裡也是這樣,要有無漏的心,要有平等的心,那些被欲望葛藤、追 
                      名逐利、藐視眾生之輩,或者看我是傻瓜,但無所謂,因為「愚人笑我, 
                      智乃知焉!」 
                       
                      半杯水,可以看成是半空而惋惜,也可以看成半滿,感到無比的慶幸! 
                       
                      天下沒有最好吃的食物,饑餓的時候,什麼食物都好吃;天下也沒有最好 
                      的處境,好心情的時候,日日是好日,處處開蓮花! 
                       
                      天下沒有最能開啟覺悟的情與境,有清淨心,平等看待生命的每一步、打 
                      破分別的執著,那就是覺悟最好的情境! 
                       
                      在不能進的時候,何妨退一步看看。 
                       
                      在被阻礙的路上,何妨換一條路走走。 
                       
                      在被苦厄圍困時,何妨轉個心境體會體會。 
                       
                      天下沒有永遠的黑夜呀!黎明必在黑夜之後,那時就會氣清景明、繁花盛 
                      開了。 
                       
                      人生的黑夜也沒有什麼不好,愈是黑暗的晚上,月亮與星星就愈是美麗了 
                      。如果不是雪山的漫漫長夜,佛陀怎麼會看見天邊明亮的晨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