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語點滴 |
|
◎編輯部 |
|
◆慧命長留人間
會員:上人為佛教、為眾生開創慈濟志業、造福人群,委員為了表達對上
人的感恩與恭敬,欲將上人的形貌用法華經全文描繪出來,以為永久流傳
。
上人:我的願是為佛教、為眾生,我還有許多未完成、很要緊的事要做;
要做的事未完成,只留下一張圖像又有何用?該做的不去做,連身體都不
能為社會發揮功用,何況是一張紙?
人,真正可以長留久遠的,應該是精神,應該是慧命。
◆死是生的開始
會員:先生罹患末期癌症,每天必須面臨生離死別的悲情,我是度日如年
啊!
上人:人生有來就有去,所謂生死、生死──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開
始。只要是人,難免會生病。人的身體就像一部機器,機器用久了自然會
老化,毀壞了就要淘汰換新,重新再發揮它的功能。
◆平等心布施
會員:給大陸災胞的棉衣被、房子,為什麼要用那麼好的?這要花好多錢
!
上人:要捐送人家東西,也要送好的才行,用好的心給好的東西;不能因
為是濟助品就隨隨便便,貧戶災民也有權利用好的東西。真布施者要有平
等心啊!
◆濟貧與供佛功德不二
法師:有信徒供養的錢,想要買些香、果供佛,但又想到還有困難的人需
要幫助,不知如何取捨?
上人:佛與眾生平等,供養貧苦者的功德,並不比供養佛來得少。幫助貧
苦人是無所求,所以有無限量功德。
◆濃愛是苦淡方醇
會員:一生都為孩子著想、付出,但孩子卻不能體會,還處處與我唱反調
,故意惹我生氣,讓我難過。
上人:把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這種愛的範圍太狹小了,所以你會不快
樂。
愛要像喝咖啡一樣,太濃則苦;淡一點才會香醇可口。把心放大一些,把
愛擴大一點,多關心需要幫助的人;大愛佔滿你的心,自然就沒有空間收
存憂鬱。
會員:我也想讓自己快樂,但孩子自恃學問好、成就高,我一句話都講不
得。其實我並不要求什麼,只要孩子多體諒我一點就行了。
上人:做父母的,不能一輩子把權力施於孩子身上。孩子長大了,他們需
要思想自由的空間。父母對孩子,只要盡本分;「人能安穩最大利,人能
知足最大福」,不要要求太多,人的煩惱皆由渴求中來呀!
◆孝是令父母安心
會員:什麼樣的標準才叫孝順?
上人:給父母多少安心、多少快樂,你就具備多少孝順。
會員:師父常說父母恩重難報,其實我們心裡都很清楚,心裡也一直很感
恩父母,只是……
上人:有恩不只是放在心裡想,感恩也不是放在嘴上說,而是要用行動表
現出來。
要表達孝順,對父母一定要敬而尊重,敬重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關懷眾生疾苦是真功德
會員:婆婆最近身體狀況不好,我發願吃早齋,把功德回向給婆婆。
上人:素食旨在培養慈悲心,一餐不吃肉,不算什麼功德;平常多做好事
,多關心眾生悲苦,才是真正有涵養、有功德。
◆歷經衝擊的人生更美
會員: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對慈濟這般投入、付出?」其實不是我對慈
濟付出,反之,是我受益於慈濟太多了。未識慈濟前幾年,受到了許多的
困難、波折。是慈濟陪我度過那段漫長無味的日子…
上人:沒有波折的人生不是「人生」,而叫「眾生」。人生就像海水般,
不斷有浪花的衝擊拍打,也因有這些浪花,才能激起它綺麗的生命。沒有
浪花的海水如同死水,既缺乏美感,又沒有可看性。
沒有經過一番蛻變,不知什麼是自由:蠶,也是經歷了脫殼後才能自由的
飛翔。
◆人格成,佛格即成
青年:想出家報佛菩薩偉大的恩!
上人:如此出家,父母會很傷心;父母恩都報答不完了,又何能報答佛菩
薩的恩?
善良要加上毅力,光是慈悲是不夠的,慈悲還要加上智慧;念佛要念自性
佛,出家要出自性三寶家。
出家是為了度化眾生,要先學做人,了解世間法、行人間法,多結好緣;
人若做不好,如何出家度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