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對嘉義五千餘位工商界人士演說 
                      「菩提心、企業愛、人間情」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二年四月四日 
                       
                       
                      六時許,李朝森、曾欽瑞、李正富、張君鴻、李清波、施長要、林徽堂、 
                      黃錦益等多位師兄圍繞師側聆受法益。施師兄是學有專長的新聞從業人員 
                      ,他稱讚上人是「天生的新聞記者,描述景況、事件,比專業人士還生動 
                      、感人」。上人笑答:「你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報導,而我是身在其中,感 
                      受良深;因為說的是出自內心深切的體會,所以較容易得到共鳴吧!」 
                       
                      八時,上人依例前往師上印下順導駐錫處謁安。十時三十分返抵台中分會 
                      ,和分會工程負責人諮商二樓講臺的位置和高度。 
                       
                      郭翠花師姊攜夫、子前來分會捐獻建設基金。師姊伉儷年輕有為,事業有 
                      成,目前正為擴展事業範圍而四處奔波繁忙。他們表示,雖然很賺錢,也 
                      很忙碌,但仍難免有空虛、茫然的感覺。上人說:「創業不易,守成更難 
                      ,事業的功能既已穩定,就該進而發揮志業良能,做心靈提昇,如此才不 
                      虛度此生。」「做事業和修行一樣,若能專志於一門,走起來自然輕鬆自 
                      在。若方向太多,路線太雜,走起來難免苦惱疲乏。」 
                       
                      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會長洪敏昌先生,為了使慈濟清流注入企業界, 
                      更基於慈濟即將在大林設立分院,亟望集合企業界的力量回饋社會,參與 
                      慈濟嘉義分院的建設;於月前極力邀請上人在今日前往嘉義對該會會員開 
                      示。晚間七時,上人抵嘉義高工,面對五千多位工商界人士暨當地民眾, 
                      以「菩提心、企業愛、人間情」為題,做精闢的演說。 
                       
                      上人對眾開示,菩提心即覺悟的道心,是最清淨的良知大愛,而心、佛、 
                      眾生三無差別,人人皆本具慈愛的佛心及清淨的自性,「企業家是社會發 
                      展的帶動者,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商活動息息相關;而企業界更創造了無 
                      數工作機會,提供大眾許多服務和便利,故企業家若缺乏愛心或為富不仁 
                      ,社會必然動盪不安。」 
                       
                      「事業有層次之分──其上為志業,其下為職業。職業乃上班做分內的職 
                      務,換取一分薪資;事業則為職業的後盾。企業家如能提昇層次,將事業 
                      轉化為可以自主、利益眾生的志業,就是揭顯清淨的覺性,發揮清淨大愛 
                      ,去關懷人間,回饋社會。」 
                       
                      上人表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每個人皆不 
                      由自主地誕生,沒有選擇餘地的接受幼年的生長環境。而生命扣除懵懂無 
                      知的兒童、青少年時期,退休安養的老年期,再去掉吃飯睡覺的作息時間 
                      ,則人們能真正發揮人生功能的時間,只不過十多年。人身難得,人人應 
                      認清自己投生人間的目的,好好把握有限的人生使用權,發揮長情大愛去 
                      成人成己,才不會空過人生。」 
                       
                      演講於九時三十分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上人雖已疲累不堪,仍珍惜與同 
                      門師兄相聚的因緣,於會後在校長室和慧潤師伯敘談。 
                       
                      十時正離開嘉義高工,返抵台中大聖街,已是子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