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與病痛培養默契,善用生命使用權
◎善慧書苑
◆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醫院每梯次的慈誠志工是五人一輪,因人數多,要再次當志工,至少得等
上一年才有機會。所以當他們在急診處中,所見的多件車禍個案,都因酒
後開車或是騎車沒戴安全帽而肇事,又見老夫老妻病重臥床,身旁卻無子
女照顧,不禁感嘆不已。而在十戒中上人要求:不可飲酒、騎車要戴安全
帽、開車要繫安全帶、要孝養父母……等;到醫院一看,更能體會上人對
大家無微不至的關愛。所以每回到醫院當志工的師兄們,總是一再地感恩
上人制定「慈誠十戒」。

今日看著上人不願放棄「人生使用權」,忍痛坐於中庭,師兄起身道:「
這兩天來我實在感觸良深。上人這麼忙,且又抱著病,卻還撥出時間,對
我們這群志工訓勉,這是上人對生命真誠的表現,我真的好感動,感恩上
人!」

上人如慈母般輕輕地安慰著:「其實,每個人都有病痛,只是有長短之分
。當我心絞痛時,不過一下子就過去了,真好!而這次,依林醫師的判斷
,至少要痛上二個星期,似乎太長了些,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沒停過。但是
經過這四、五天的劇痛,我已能掌握疼痛的方向,彼此間較有默契了;所
以病痛也是須要有經驗的,我不去經驗一下怎能有此體驗?」,接著又叮
嚀大家:「你們平安,我幸福,你們平安,我有力。不管是為自己、為家
庭或為師父,都要好好遵守十戒,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要做的工
作還很多,慈濟缺少任何一個人都不行。這股淨化人間的清流,須要大家
的力量匯集合流。」

「大家都需要上人」,醫學院籌備委員李明亮、陳幸一教授及王端正先生
,為此而入精舍。李教授提出將為上人成立醫療小組,並聘請主治醫師:
「上人的身體、上人的生命,不是上人您一人的,而是大家的,您的健康
對我們非常重要。」上人:「目前尚不需要,倒是醫院中的病人需要你多
用心去培育、聘請良醫。」大家仍苦口婆心地懇請上人接受提議,並勸請
上人保重法體,不要再過於疲累奔忙,將事情交付予各單位處理即可。「
不要為我的身體煩憂。我所關心的是慈濟四大志業,慈濟最需要的是大家
來投入、推動,與承擔慈濟精神。」慈濟志業是佛教的具體化,人人都具
有慈濟精神,則上人的慧命永存。

九時,上人前往醫院探視病人。有位二十四歲的癌症末期青年,僅存三個
月的生命。一心求見上人,皈依三寶。但當上人行至六樓病房,恰值他請
假出院,於是請志工託轉:上人己圓滿他的願了。有位癌細胞已擴散至全
身的病患,每天聆聽上人的錄音帶,是他心靈最大的安慰;上人鼓勵他要
放開心胸勇敢地面對病痛,他展開笑容,點頭答應。又有位台北師姊,直
腸癌再度復發,且情況相當不樂觀,她第一個念頭即是回慈濟。當上人踏
入病房,「我不想讓師父知道我又住院了,怕讓您操心,怎麼……」上人
輕撫著她說:「怎麼這麼不小心,沒有早些做追宗蹤檢查呢?」如子投入
慈母的懷抱,躺在床上的師姊,對身旁的上人訴說病情,微笑著從眼眶慢
慢地流出淚水。隨後,上人又去探望一位桃園的委員,她剛被扶下床,坐
在輪椅上,一見上人不禁笑得好開心,而後在護士小姐的協助下,她流著
淚頂禮上人:「上人的身體這麼不好,還來看我……感恩上人。」上人前
去扶起她,「我來看你只不過是一時而已,你要感恩一直熱心照顧你的護
士才對。沒有他們,我蓋再好的醫院也沒有用呀!有歡喜心業才會消,有
感恩心才能自在。」

甫入慈濟部,玉摘師姊驚喊:「上人怎麼又出來了?」上人已走訪病房一
個多小時了,下午又要到紀念堂參加東部地區慈濟精神研討會為眾開示。

下午一時三十分,上人勉東區委員在人群中培養「德」,「發揮良能造福
大眾,即是德的表現」希望大家廣結善緣,力行菩薩道。

隨後上人又巡視護專教職員與學生宿舍工地、慈院二期醫療大樓一樓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