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做個歡喜菩薩 | 
                   
                  
                     | 
                   
                  
                     | 
                   
                  
                     | 
                   
                  
                    中國大陸地大物博,奇人奇事亦多,以大陸賑災因緣,得識年近古稀某君 
                      。此君雖年近七十,但望之如四十許人,風度翩翩,容光煥發,若非有人 
                      道破,任人都不相信已是七十老翁矣! 
                       
                      如此奇人,不免好奇,請益養生之道。答曰:「此不傳之秘,不為外人道 
                      也。」經再三懇求,且該君受慈濟賑災義舉感動,慨然傳授「三保、四樂 
                      」。既得「法寶」,不敢自珍,願與諸方大德與所有慈濟人共享。 
                       
                      養生之道無他,存乎修心養性而已,心性恬淡自適,行為動靜一如,仰不 
                      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永保歡喜之心,履踐「身之三保,心之四樂」,能 
                      如此,豈患年華之易逝,而老之將至矣! 
                       
                      「三保」者,就是保護、保健與保養,這是針對養身而言。人之大患在於 
                      有身,但人之所以為人,也在於有身,我們的身體雖然是臭皮囊一具,可 
                      是人的良知良能,亦有賴此臭皮囊發揮,苟無此身,一切歸於寂滅,遑論 
                      修心養性了。 
                       
                      因此,欲使此身發揮良知良能之人生功用,必先擁有正常無恙、健康活潑 
                      、生機勃勃之身體,所以「保護」此身至為重要,騎機車戴安全帽,開車 
                      繫安全帶,不做無謂之冒險,不至難測之險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保護我們擁有的身體列為第一要務。 
                       
                      擁有此身體後,必須使其健康,故「保健」就成為第二要務。健康的身體 
                      ,要靠平常的運動,也要靠正常良好生活習慣,例如喝酒傷肝,抽菸傷肺 
                      ,吃檳榔傷口,淫逸傷神,賭博身心俱傷,都應戒除,運動加良好生活習 
                      慣就是保健良方。 
                       
                      身體健康後還要懂得保養,保養必須由內而外,絕非靠護膚乳或保養霜可 
                      以做。保養除了須攝取適量的營養外,常保身心愉快至為重要。煩惱最傷 
                      身,一夕白髮的故事,史有明文;心情愉快,每天歡歡喜喜,就是最佳的 
                      保養劑,有人說慈濟委員看起來,永遠是那樣年輕有氣質,這是因為我們 
                      每天都擦了「慈濟面霜」。什麼是「慈濟面霜」呢?就是慈善布施的那股 
                      歡喜心。 
                       
                      有了「三保」還要加「四樂」。「四樂」就是生活要「知足常樂」,做人 
                      要「助人為樂」,工作要「苦中作樂」,情趣要「自得其樂」。貪瞋癡是 
                      人生三毒,知足才能戒貪,而少慾才能知足,知足就可常樂,常樂就是生 
                      命的活泉。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是人性、是佛性,也是天性;解人疾苦,救人災難, 
                      是順乎天、應乎人、力行佛道之事,何況助人為快樂之本,結好緣、種善 
                      因、心情自然愉快,心情愉快自然能常保青春。 
                       
                      此外,每個人都能發揮良能,要發揮良能當然就必須工作,而工作必然有 
                      甘、有苦、有順、有逆,但不論是甘苦或順逆,如果能有「苦中作樂」的 
                      認知與作為,自然能化苦為甘,轉逆為順。 
                       
                      最後是休閒生活,應「自得其樂」,那怕是練書法、學繪畫、嗜茶藝、習 
                      花道、登山健行,只要是正常和有益身心的休閒生活,都能自得其樂,就 
                      能從中體認淡泊明志的真義。 
                       
                      這是養生之道的「三保」與「四樂」,如能從中受用,就能做個歡喜菩薩 
                      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