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平常心推行公益事業,才能走得長遠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二年九月三日 
                       
                       
                      上人身負四大志業的重擔,每位身為弟子的委員們,均盼能多分擔一分力 
                      量。礙於中壢地區未有固定共修點,委員卓梅玉師姊等人,計畫合夥開一 
                      茶坊提供大家聚會,另又可將盈餘捐出,一早師姊即興沖沖地向上人報告 
                      此事。 
                       
                      上人道:「志業固然需要眾人的力量,但不應成為大家的負擔,希望你們 
                      能做得歡喜自在。慈濟以誠正信實的信念與態度做社會工作,不希望給人 
                      營利的印象。因此,每一腳步皆要正確、穩當。」師姊感恩上人開示,決 
                      定將原已裝修好的店面,改為可淨化人心的文物流通處,並設佛堂供人禮 
                      佛共修。 
                       
                      上人曰:「佛法要生活化,佛堂的設置簡單莊嚴即可,重要的是要正確引 
                      導人進入正信與正知。」 
                       
                      下午,東怡營造楊金村董事長至本會拜訪上人。 
                       
                      慈濟為佛教、為眾生,創展四大志業,造褔社會,楊董深表感動與肯定, 
                      他表示,上人是「慈善的力行家」。楊董事長請教上人,慈濟是用何種方 
                      式推展志業,何以能影響及領導大家的投入? 
                       
                      上人答:「借用李總統曾對慈濟的評語──無欺的愛。慈濟本著誠正信實 
                      的原則,該做的事,就盡本分、盡力去做。要投入人群的人,必須要看得 
                      開、放得下,無所求地發揮自己人生的功能,且要常保一分感恩心;有感 
                      恩心就會有回饋社會的行為。」 
                       
                      誠正信實是慈濟的四大原則,慈悲喜捨是慈濟的精神中心;智慧、精神的 
                      投入,時間、金錢的付出,慈濟委員們做得歡喜、自在。「社會的淨化, 
                      真的需要有心人的努力。公益事業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除了一分愛心、耐 
                      心外,更要用平常心來做。要以『本分事』、沒有得失心的心態,才能走 
                      得長遠;『無所求』就是平常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