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念轉 人生更美好 | 
                   
                  
                     | 
                   
                  
                    |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 
                   
                  
                     |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二年四月十一日 
                      農曆八十二年三月二十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很高興我們又在每月一次的全省委員聯誼會上見面,每到了這一天,我的 
                      內心是既歡喜,又覺得日子過的實在很快,更覺得雙肩的責任更沉重。 
                       
                       
                      ◆佛陀用心探討人生,體會生命奧祕而創立佛教 
                       
                       
                      我剛剛進入會場,就看到台上裝飾著二隻保利龍製的大象,不禁讓我聯想 
                      到新曆四月八日那天,到處都在慶祝佛誕節──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 
                      是四月八日那天誕生在這個娑婆世界。 
                       
                      有人是在新曆四月八日慶祝,也有人是在農曆四月八日慶祝,過去大部分 
                      的寺院都以農曆為主,不過最近幾年為了統一,所以都採新曆的四月八日 
                      來慶祝佛誕節。 
                       
                      我們都知道一佛出世,天下的眾生皆得福;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他的 
                      先知先覺和智慧,可說是超越人間。雖然現在的社會科學發達,知識水準 
                      也提高,但是人生還有一些迷茫以及無法突破的奧秘,是什麼呢?就是生 
                      命的來去。 
                       
                      有句話說:生,不知從何來,也不知去何處。昨天李總統來花蓮,也談到 
                      他以後很想從事生命和靈魂真象的探究。 
                       
                      二千多年前,誕生在印度迦毘羅衛國的釋迦牟尼佛,他在成長的過程中, 
                      慢慢體會到人的生命和生活的道理,他用心去探討,終於體會到生命的奧 
                      秘,所以開創了佛教。由於佛陀開拓了佛教這條至理道路,讓我門來走來 
                      學,有了佛教的妙法,二千多年來,世間成就了好多的祖師和透徹生命的 
                      宗教者。 
                       
                       
                      ◆能幫助人的人,才是真正有福的人 
                       
                       
                      慈濟除了國內四大志業,已走上國際慈善的方向──大陸賑災之後,我們 
                      援助外蒙古,現在接是展開對非洲方面的援助。非洲事一個很貧窮、也很 
                      需要我們幫助的國家,長年來的天災、戰亂,造成了饑荒,民不聊生。 
                       
                      如果你們注意到報章媒體的報導就會發現,那些饑餓的人,簡直就是生在 
                      人間的餓鬼道──他們肚子鼓得大大的,手腳卻如柴枝一樣的枯瘦,時時 
                      刻刻都在生死的邊緣掙扎,甚至連蒼蠅、蚊子停在身上,也沒有力量趕走 
                      啊! 
                       
                      台灣的愛心人士很多,除了慈濟團體之外,還有很多的愛心團體和組織, 
                      而且台灣的各項福利,政府也做的不錯;能幫助別人,就表示我們都是有 
                      福的人,況且佛陀言眾生平等;所以只要我們有能力,不要吝於對台灣以 
                      外的暗角眾生付出我們的愛。 
                       
                      你們都是慈濟人,希望能廣結天下眾生緣,天下的人只要他有苦難、只要 
                      他需要我們幫助,我們行有餘力時,都應該去幫助他們,所以衣索匹亞是 
                      我們援助非洲的第一站。 
                       
                       
                      ◆轉換心念,就能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剛剛我們都聽到了曾院長的報告,慈濟的醫療工作,可以說是分分秒秒都 
                      在救人,這點實在值得大家安慰,想當初我要建院時,也是因為有你們的 
                      支持,才能使醫院完成。至於我們的醫學院,剛剛李教授也說,不只是教 
                      學生做醫生而已,我們還要給學生人文教育;培育具有良知涵養的醫師, 
                      這是我們的教育目標。 
                       
                      我們也聽到了台北委員邱玉芬居士的心聲,她的人生坎坷啊!人一生的命 
                      運並不是說我來求佛菩薩,就能有所得;最實在能得到的,就是我怎麼做 
                      ,就能怎麼得。 
                       
                      不管她學問多好、能力多強,在事業上扮演著女強人的形象,但她的人生 
                      總是有些許遺憾。直到她進入慈濟,她才知道要如何改變自己的脾氣和命 
                      運,終於能圓滿即將破碎的家庭而為祥和;所以說:惜緣、惜福,實在很 
                      重要。 
                       
                      我們也聽到台中慈誠隊羅居士的談話,他雖然是貧苦人家的孩子,但現在 
                      卻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在他這段奮鬥的過程中,他吃了很多的苦:當過 
                      業務員,也跑過船。他有人生的理想,而最理想的人生就是進入「慈濟」 
                      。 
                       
                      他說剛進入慈濟時,在一次執勤當中,因為淋了一身雨而產生煩惱,正當 
                      他在懊惱之際,慈誠隊的其他師兄卻很歡喜的說:「這場雨像甘露水一樣 
                      ,消除我一切的煩惱。」 
                       
                      聽聽,同一個境界,看你如何去運轉你的心念,就有不同的感受,學佛就 
                      是要學轉心境。 
                       
                       
                      ◆尊重生命,善用人生使用權 
                       
                       
                      最近我聽醫院的志工告訴我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在他身體健康時,迷 
                      失在生活當中,常常隨心所欲,等到無常現前時,他才開始惶恐。 
                       
                      他是一位醫師,開的診所生意很好,雖然忙,他卻很會享受。去年有天突 
                      然中風了,救護車把他送到慈濟醫院,他的家屬以及診所中的護士都很緊 
                      張,經過慈院醫師急救後,送進加護病房。病情穩定後,再普通病房療養 
                      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這位醫師平常都是替別人看病,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變成病人,所以內心 
                      感到惶恐不安,常常有種「為什麼會是我中風……?」的心態。 
                       
                      我們的委員志工很有耐心的輔導他,直到他能體會「人生只有使用權,而 
                      沒有所有權」,因此他發願──「只要我能好起來,我一定要做個能救濟 
                      別人的人,不要再沉迷於應酬生活當中。」 
                       
                      康復回去後,有一段時間,他真的很有規律的過日子,慢慢的,他覺得自 
                      己已經很健康了,可以開始看診了。然而,身體康復了,應酬又來了── 
                      他以前的生活習性又恢復了。 
                       
                      前一陣子,他第二次中風,同樣的,救護車又把他送到慈濟醫院來。在加 
                      護病房住了好幾天,情況好轉後又轉進普通病房。志工一看到他就說:「 
                      你不是說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嗎?不是酒不喝了、應酬不參加了,要好 
                      好愛惜自己了嗎?」 
                       
                      他說:「我知道了,此後我一定會把生活習慣改過來,下次不會再有這種 
                      情形發生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他終於又出院了。 
                       
                      前幾天他又被送到醫院來,這次是第三次,送來時已經昏迷不醒,同樣的 
                      再被送進加護病房,直到前天才清醒過來,從加護病房再轉入普通病房。 
                      當他被推出加護病房看到志工時,連聲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哦!」 
                       
                      那天志工告訴我這件事,並向我說這位醫師只要看到志工就會一直說「不 
                      好意思哦!」我說:「今天你到病房去看他,他一定也會說『不好意思哦 
                      』這句話,你要告訴他,師父說:『你不要對我們不好意思,而是要對自 
                      己不好意思。』」 
                       
                      為什麼呢?因為他生病了,送到醫院來,我們只能盡心盡力的關懷他,但 
                      生命是他自己的,照顧生命是他的本分事,要好好照顧身體才會健康,如 
                      果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後果當然要自己承受啊!苦在他自己的身上,當然 
                      他要對自己說不好意思啊! 
                       
                       
                      ◆願消了,煩惱就更多,生命亦隨業力流轉 
                       
                       
                      人生只有使用權,人來到世間,為了賺錢必須辛苦工作,辛辛苦苦賺了錢 
                      又要應酬,應酬也是一件辛苦的事,不但浪費時間、金錢,也消耗健康。 
                      浪費時間、生命,就是不尊重自己,既然自己不尊重自己,自然不會去正 
                      視人生的意義。等到生病了,才暫時覺悟到人生的價值;然而在身體康復 
                      後,暫時的覺悟又消失了,所發的願也不見實行了。 
                       
                      「回向偈」中有段文說「願消三障諸煩惱」意思就是說:我發願要消除內 
                      心的貪瞋癡,三障諸煩惱才會盡啊!現在我要說「願消了,三障煩惱就更 
                      產生」──人一旦發願,就要繼續力行,才能消除貪瞋癡三障的煩惱;相 
                      反的如果發了願,做不到或是忘記了,就會再造業,一旦造業,煩惱就產 
                      生,所以說「願若消了,三障諸煩惱就更產生」,煩惱及於己身,當然是 
                      要對自己說不好意思。 
                       
                      人生無常,時間不斷的消逝,如果不好好把握因緣、運用時間,人生就很 
                      容易隨著業力而過去。就如那位醫師的個案,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人要尊 
                      重生命,把握時間因緣啊! 
                       
                       
                      ◆菩薩道上,當步步為營,踏實精進 
                       
                       
                      聽志工說那位醫師在出院時說:「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我已經怕了,不會 
                      再有下一次。」他算是很幸運的,連續三次中風,還能很清醒康復的出院 
                      ,而且還能發揮人生的功能,實在應該好好珍惜才對。 
                       
                      諸位,人生無常,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常常勉勵慈濟人一句話──「人身 
                      難得」,我們既然能得人身,又能走在菩薩道上,應該步步為營,每走一 
                      步,都要踏踏實實,既然發願,就要勇往直前的精進,千萬不要停退。否 
                      則願消了,煩惱都來了。 
                       
                      總而言之,慈濟的慈善工作需要大家的努力,醫療工作也需要大家用心, 
                      教育、文化的工作,同樣都需要大家的支持。我們一直是走在菩薩道上, 
                      也是走在慈濟的歷史上,今天所做的,就是慈濟明天的歷史。 
                       
                      早上有某位大企業家夫人來找我,她的企業有三萬多名員工,她要我告訴 
                      他人生的方向,我說:人生「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最實 
                      得」。我們的心不要用在過去、未來,要好好的專注在現在。 
                       
                      諸位,大家要時時刻刻多用心啊!慈濟世界不能沒有你,也不能缺少他和 
                      我,點點滴滴的力量要合在一起。也許有人會說慈濟已經這麼龐大了,又 
                      哪會缺少我一個人?要記住「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慈濟絕對不能少掉 
                      任何人的一滴一粒;力量能互相結合,慈濟四大志業才能在你我他的努力 
                      下成就。 
                       
                      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祝福你們福慧雙修,阿彌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