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頂尖人物 | 
                   
                  
                     | 
                   
                  
                    | ◎靜暘 | 
                   
                  
                     | 
                   
                  
                    【佛心流泉】 
                       
                       
                      開學了,很多孩子走上重考的命運, 
                      可是我的孩子揹著書包,踏著快樂的步伐,滿懷著信心, 
                      進入第四志願的學校。 
                       
                       
                       
                      親子關係是一種長久而無以選擇的關係──孩子一旦生下來,父母就有教 
                      養的責任。目前的社會,雖然早已少有「養兒防老」的觀念,但多數父母 
                      仍不免希望孩子是自己的延續,因此諸多期望和要求,不斷加諸孩子的身 
                      上;在求好心切中,往往造成孩子反抗、叛逆的行為,到頭來父母的一片 
                      「好心」,卻變成了「傷心」──傷了自己和孩子的心。所以現代人常感 
                      慨「父母難為」。 
                       
                      曾經擔任國小老師八年的我,婚後兩個兒子相繼出世,於是辭去教職,專 
                      心在家相夫教子──當時的心態是:與其教好別人的孩子,倒不如用心把 
                      自己的兩個孩子教成「頂尖人物」,因為那才是屬於自己的。而我最注重 
                      、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學業成績」。 
                       
                      在孩子小學階段,我親自為他們補習功課,每日勤於閱讀國語日報,為他 
                      們剪貼好文章,並以錄音帶親口錄下好故事,期待孩子的作文能步,語文 
                      能力提高。卻沒想到「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最後作文進 
                      步的不是孩子,而是我這個媽媽。 
                       
                      到了老大國二時,由於科目多、課業重,身為母親的我,已無能為力再教 
                      導,以致他們的成績大為退步。有一天孩子放學回家,對我說:「媽!請 
                      您笑一笑!」我露出一個笑臉,接著他:「媽媽,請您保持這個笑容,不 
                      要變。」然後拿出成績單來。「ㄆㄧㄆㄧㄅㄚㄅㄚ」──我一看成績不如 
                      我意,便兩巴掌送給他了。只見他哭喪著臉,無奈的說:「媽!您很不守 
                      信用!」 
                       
                      好在當時我不是慈濟委員,否則我將聽見的可能是:「媽!您忘了師公上 
                      人的三無嗎?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能信任的人、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你要原諒我這次考不好,你要相信我:下 
                      次會考好。」 
                       
                      幸運的,在老大升入國三時,我踏入慈濟,上人教育我們,對子女只有義 
                      務和責任,沒有權利。我們應該以菩薩的智慧去教育子女,用媽媽的愛心 
                      去關愛一切眾生,更何況人格教育遠比考試分數來得重要。為人父母的, 
                      為什麼總是斤斤計較於區區的考試分數,而忘了留給孩子更大的空間,讓 
                      他們自由成長呢? 
                       
                      高中聯考放榜前,我對孩子說:「你已經盡力了,只要榜上有名,不管第 
                      幾志願,媽媽都會祝福你。」等到放榜時,弟弟看到哥哥的名字在「第四 
                      志願」,兩個人又叫又跳跑回家。隔壁的游太太探出頭來,迫不及待的打 
                      電話向我說:「恭喜你!你的孩子大概考上第一志願吧!」我回說:「是 
                      考上第四志願。」但我已高興萬分,因為我已經懂得提高自己的水準── 
                      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用媽媽的愛心愛一切眾生,同時,對孩子懂得降 
                      低標準,不再施予壓力和苛求。 
                       
                      開學了,很多孩子走上重考的命運,可是我的孩子揹著書包,踏著快樂步 
                      伐,滿懷信心,進入第四志願的學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