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時光流逝,信心不移」,
林洋港院長重蒞慈濟抒感
◎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八時三十分,台北委員許金鳳師姊陪同來自菲律賓的一位法師、二位居士
,入精舍拜會上人。這位菲律賓法師對上人慈悲濟世胸懷極為敬佩,且有
意在菲推展慈濟精神,今日專程前來向上人表達意願,並請示上人其進行
的方向。

上人示:「要能深入了解、體會慈濟,才能真正的用心散播其內涵精神。
」「人都是帶業而來,有幸福的人生,也有坎坷困厄的人生,更有躲在暗
角不為人知的貧苦人生;慈濟一本宗教無私無我、『不忍眾生苦』的心態
,去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菲律賓有許多生活富裕的人士,若能啟發他
們心中的愛,讓他們對貧苦的人發慈悲心施出援手,使他們成為真正富中
之富,那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慈濟也極希望能替菲律賓的貧富眾生間,搭
起一座『愛心橋』。」

廿八年來,慈濟不斷推動社會工作,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參與這個團體,
上人表示:「我們重視圓融、和睦,彼此間相處有如水乳交融。在這個大
團體中,聲音相同,理念一致,人人發揮一眼觀時千眼觀的菩薩精神,如
此一來,工作既得順利推展,每個人也都能『甘願做,歡喜受』,這就是
菩薩人間化、佛法生活化的修行啊!」

「修福,就是身體力行去做;在做過後內心快樂、歡喜,因而消除了煩惱
,這就是修慧。福慧雙修的人就能輕安,不論任何橫逆擺眼前,都能自在
無礙。」「慈濟人要做事,就一口氣努力去做,決不起起落落,反覆間斷
,因為那等於一壺水在鍋中永遠煮不開一般,毫無作用。」上人強調。

十時,長庚醫院儀器處李正雄處長及許文彬課長,陪同醫管工程教授Dr.
Wear伉儷入精舍拜會上人。此次他們是來花蓮參加醫院工程會議,慈院
資材組把握良機,請其對慈濟儀器設備給予指導。

許課長在與上人會晤時表示:「有人說,真正能改善生活品質的是思想,
而在我看來,上人的著作就是充實心靈思想的最佳補給。看上人的書籍絕
對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

上人表示:「對於良言嘉語若是用心受用,就能改變生活品質;倘若光是
閱讀而不能以理會事,則再好的言語、書籍也無法使任何人改變。」

下午,花蓮區委員及慈誠隊在精舍共修。上人開示:「福慧雙修即是精舍
。智慧是在事相中琢磨、歷鍊而來,如果缺少身體力行的體會,就無法產
生智慧。」

「經藏中的記載,其實是許多前輩在身體力行之後的修行心得和心地風光
,我們若只是在文字中不斷的鑽研而沒有身行體驗,只怕愈鑽愈深,也難
體會到法義。因此,除了閱讀經典、了解含意,我們還須在生活中落實佛
法。慈濟是一部活生生的現代大藏經,生在其中的我們,真可謂天天都在
經中鑽入鑽出,出入自如。」上人言,看別人的經,領會有限,而真正去
行自己的經,這才真實,也容易領會。

「最富有、最快樂的人,就是能付出的人。學佛一定要先學得利益他人,
內心沒有計較、利害、得失,欲利己時先利人;欲達己先達人,能教導我
們利益他人的法,才真的是我們應該遵循的法。」「奉獻、付出、無所求
,這是慈濟廿八年來不變的宗旨;不只是無所求的奉獻,在付出後,更要
抱著感恩心來感謝付出的對象,希望大家同心合力,一切的付出都不求回
報,只有為善競爭,善用時間與生命,才能真正的快樂自在。」

下午四時,司法院院長林洋港先生蒞臨精舍。林院長多年來對慈濟的護持
眾所周知,他在省府主席及內政部長任內,曾鼎力協助慈濟醫院的用地取
得及醫護人員延攬,可謂成就今日慈院日夜發揮救人功能的幕後功臣之一
。故友相逢,無限歡欣,在上人的陪同下,林院長親切的和眾人談話,他
表示,上人最令人欽佩的是除了自己行善,還啟發更多的人共襄盛舉,使
得慈濟團體發揮高度、完備的社會救助功能。他認為慈濟志業的成功,實
是上人以悲心弘願啟發眾人,及所有會眾和上人懷抱堅定不移的信心所使
然。「法師是我心目中的老師。」林院長表示,雖然他不常來精舍,也不
常見上人,但是他非常注意傳播媒體中有關上人與慈濟訊息的報導,無論
是工作或是自我生活的要求,上人做人處事的態度與精神,一直是他學習
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