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助人者內心所獲的歡喜踏實, 
                      遠比受益者獲益更多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五日 
                       
                       
                      七時,上人對前來精舍參訪的八百多位南部會員開示:「這個月是慈濟的 
                      活動月,『尊重生命,全球齊步走』──不只是在國內進行,國際上數個 
                      國家,也都有慈濟人在散播愛的種子,響應國際賑災。」「佛陀之所以讓 
                      我們尊敬,稱為『本師』,是因為佛陀的德行及大愛的胸懷令人感動,使 
                      人自願追隨其足跡、學習其德行。佛陀的德行即是大慈、大悲、大喜、大 
                      捨。」 
                       
                      「佛陀出生在印度的尼泊爾,我們生在台灣,兩處距離遙遠。又不同種族 
                      ,但是,當我們有事時,仍會很自然的求佛加持、求佛保佑,而佛也絕不 
                      因和我們距離遙遠、種族不同,而有分別對待。由此來看,幫助和我們同 
                      文同種、血脈相通的大陸同胞,也不過是打開心門,體證佛菩薩同體大悲 
                      的心懷而已啊!」 
                       
                      「有形的物質幫助是有限的,無形的愛心影響,卻是無量無數;事實上, 
                      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內心所得到的歡喜、踏實,遠比受助者獲益更多 
                      。」 
                       
                      九時,上人對花蓮地區兒童精進班的老師及回精舍尋根的一百多位同學開 
                      示:「人心如果寧靜,家庭自然圓滿,社會就會安和樂利,國家也才會富 
                      強康盛,這是一種善的循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