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一切言行舉止助人、帶動人行善,
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四年一月三十日
「慈濟的一切成果是用分秒累積出來的,我們要把握時間,投入人群,希
望能做到『菩薩無處不現』的救援行動,『隨時向災難處伸出援手』是我
們的志向和目標。」
「慈濟的腳步已經跨出台灣,邁入國際間許多地區,每天都有慈濟人在發
揮慈善的功能。我們每個人都像一滴水,這滴水滴入大海,它就永不乾涸
,當我們的愛心在慈濟凝聚匯集,就能發揮不可限量之力。」
「大家都在新年發新願,而我的願則年年相同──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
神明睿,以便掌握進取的方向;不求事事吉祥,只求毅力、勇氣十足,人
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所以但求自己有一股毅力和勇氣,面臨任何情境,
都能用勇氣和毅力去行所當行;人身難得,來到世間,我就要做一個真正
有擔當的人,絕不逃避責任。慈濟的負擔很重,不過,我有信心,因為我
們人多、力大,必然能夠展現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那分精神力量。」
「我每年發願,也可以說每月、每日、甚至時時刻刻都在發願。古人有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就是要我們每天都持有這分清淨的毅
力。」
一時三十分,上人抵紀念堂向來自台北約二千位會員開示:「各位在平時
累積點滴愛心,再適時地為那些需要者及時解難。在新年的開端,希望大
家都能發造福人間的大願,讓自己時時當一個救人的人。」
二時,上人往護專對七十多位慈青幹部開示:「『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要珍惜時間,把握生命;要學習佛陀的至情大愛,去除煩惱,圓融悲智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
成』,要成佛道,就要能斷除煩惱。」
「心境要像爬樓梯一樣,每上一層樓有不同的體會。佛陀的境界居高臨下
,是超越煩惱、超越凡夫的境界,一切景物盡收眼底,因此要看得透徹,
就要更上層樓──心量要寬廣,包容一切。記住你我都是凡夫,要努力向
覺悟的聖者學習。」上人再次強調:「成功是由分秒中爭取而來,失敗是
空過時日中所造成,所以,要時時刻刻抱著感恩心去包容、發揮我們的智
識與良能。」
三時三十分,上人至慈院二期講堂對參與東區委員「慈濟精神研討會」的
成員開示:「慈濟普受各界肯定,每個人的舉手投足、言語動作,都應自
我負責,因為團體美來自個體的善,人人都應自我要求。」
「我是宗教家,非常希望能讓人人都接受佛法、吸收佛法,並真正付諸行
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佛法絕不是光用來聽和說而已,而是可以拿來身
體力行的。所以,期望人人以一切言行舉止來幫助、帶動別人,這才是上
求佛道,下化眾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