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
|
|
差不多每個人都會同意教育很重要,也差不多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現在
的教育已亮起紅燈,有識之士也常常發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感
嘆。
似乎大家對現在的教育憂心忡忡,但也似乎大家對存在的教育問題又百般
無奈。究竟我們的教育問題出在那裡?又究竟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對治
這已經亮起紅燈的教育問題?議者必各說各話,莫衷一是。
其實所有的教育問題都出在一個「心」上,缺乏「愛心」是整個病狀的癥
結。沒有愛心,就沒有「愛的教育」;沒有「愛的教育」受害的不是老師
,而是學生。
記得在二、三十年前,教育主管部門曾經大力推行「愛的教育」,並印行
由外國翻譯而來的「愛的教育」一書,要求中小學老師研讀並力行。曾幾
何時,這項過去喊得漫天價響的「愛的教育」,現在已煙消雲散。「功利
」取代了「愛」,「冷漠」取代了「關懷」,「暴戾之氣」取代了「聲聲
絃歌」,校園當然也就永無寧日了。
事實上,在各級學校中,有愛心的老師還是不乏其人,他們默默的為培育
一代付出愛心與關心。像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就是踏踏實實、身體力
行「愛的教育」的灌溉者。
提起慈濟教師聯誼會,所有的慈濟人都會肅然起敬;而了解慈濟教師聯誼
會作為的人,對他們的精神與愛心也會萬般感佩。他們確實是教育界的新
希望;是校園裡的涓涓清流。
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不僅用「愛心」輔導學生,更用「智慧」教育學
子。只有用「愛心」與「智慧」,校園的涓涓清流,才能成為壯闊的巨流
,也才能洗滌遭人嚴重誤解的校園污點。
「愛的教育」在慈濟教師聯誼會的推動下,正逐步在校園中開展,截至目
前,已有好幾個「愛的教育」的成功的例子讓人津津樂道。如果說校園清
流正發揮洗人心智的作用,那麼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們就功不可沒。
最值得一提的是: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們,將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帶
進了校園,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去體會「靜思語」的智慧,去落實「靜思語
」的精神。
「靜思語」教學的功用,在於能夠讓「頑石點頭」,讓莘莘學子的天真本
性發揚。誠如吳秀英老師所說的:「『靜思語教學』使學生、老師與家長
,彼此都在良性的互動中成長。」這就是智慧,這就是愛心,這就是涓涓
清流,這就是現在台灣最需要的良性教育,難怪美國加州中文學校的校長
們會感歎的說:「靜思語教學」正是他們踏遍各地所要找尋的,他們當場
邀請吳秀英老師能利用假期到美國,為中文學校的老師介紹「靜思語教學
」。
孩子的可塑性越大,老師的責任就愈重。一般的傳統觀念認為:孩子「不
打不成器」,其實應該說:「不愛不成器」。但愛並非溺愛,而是諄諄善
誘的慈愛,上人常常鼓勵老師們:要以父母的愛心對待學生,以菩薩的智
慧教育子女。用父母的愛心與菩薩的智慧才能構成完美的「愛的教育」。
二、三十年前教育主管部門所要推動的「愛的教育」的理想落空了,二、
三十年後的今天,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們將證嚴上人的法語運用在教學
上而使「愛的教育」的理想漸漸的實現了。當然清流涓涓,還有待全國教
師的響應和參與,涓涓清流才會變成校園內的壯闊清流;校園的清流壯闊
了,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學生與家長也會更有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