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慈•悲•喜•捨」要人群中力行,
才能真正領悟
◎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晨,唐暉先生與志工分享和志工探訪個案的心得。

慈濟脊髓損傷聯誼會美術社成員楊金洲,小時因觸電跌傷,除下半身癱瘓
外,雙手亦從手肘處截肢,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畫畫,但只能以口咬筆作畫
。「楊金洲給了我很多特殊的感受。昨日他畫了一道瀑布,只因他很渴望
到瀑布下沖浴,便直接藉著畫將他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他的畫很
好,只是缺少專業訓練。」

「連續看了三個個案,我的心變得好沈重,花蓮的風景很美,但我已無心
觀賞……。上人的感召力,志工師姊的奉獻,讓我無法以語言表達我對大
家的恭敬心。」唐暉真誠地說。

上人藹言:「菩薩心就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但也需運用智慧,轉悲情
為實際助人的力量。」

八時三十分,與上人同樣依止於印順導師座下的慧璉師伯,偕張女士及日
人伊吹敦先生來訪。伊先生的中文造諧頗佳,曾將印順導師著作的中國禪
宗史翻譯成日文,此行專程來拜訪印老,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慧璉師伯
也希望藉慈濟種種,讓伊先生知道,證嚴法師如何秉承佛心師志,開創力
行的菩薩世界。

上人為伊先生詳述多年來從事志業工作的感想。「台灣是個很美的地方─
─美在人心。廿九年前,當時社會的經濟生活並不富裕,很多人都捨不得
布施;廿九年來慈濟不斷的引導眾人,讓大家知道『人生只有使用權,而
沒有所有權』,在親身投入慈善濟貧工作後,他們體會到助人的法喜,因
此更加盡心盡力的奉獻己能,志業工作也因而日益發展起來;而慈濟醫院
就在這樣眾多難行能行的感人故事中,逐步創建了。」

「沒有智慧,無法修福。慈濟人投入濟貧、教富、居家關懷……等工作,
在付出愛的同時,更感恩那些讓他們有機會付出的人;這是慈濟人的心地
世界。我們仍有許多的事要做,因此還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慈濟愛的行列。
」上人再次申言。

九時,醫研中心方菊雄教授及李明亮教授夫人,陪同一研究助理人員入精
舍。該助理員欲前往佛學院修習,準備日後出家修行。

上人言:「你很幸運有機會在實務的過程中體認生命。修行要在人群中相
互磨鍊,藉事鍊心,慈悲喜捨也是要從力行中才能真正有所領悟。」

「你能有今日的成就,完全是父母、社會的栽培,因而得思回報眾生恩。
出家惟一的目的,是要為社會做有意義的奉獻與付出,如此才能真正普度
眾生。」上人強調:「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無須執著外相,但求隨緣盡
心。如慈濟裡也有許多常住志工,以居士身投入人群服務,得以時時因機
制宜,比出家人要方便多了。」

午後,上人於第一會議室參加工地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