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佛法要生活化;菩薩要人間化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九日 
                       
                       
                      晨,莊南田先生、慧炬雜誌社五十位學佛人士及義士,至精舍參訪;台北 
                      委員李月娥師姊亦陪同五十位彰化銀行人員前來。常住志工明月師姊帶領 
                      眾人做手語教唱,莊先生先行入內拜會上人。 
                       
                      莊先生言,在上人愛的感化下,眾多人士投入慈濟行列,凝聚成一股愛的 
                      力量為人群付出;如今,慈濟在社會上建立了相當的公信力,許多學者都 
                      以「慈濟」作為學術研究的題材。莊先生讚揚上人所做的事,非一般人的 
                      智慧所能為;而慈濟人的精神,是恆長無止息的付出,實難能可貴。「在 
                      生活水準提昇的此時,若沒有一股清流來滌淨人心,則容易讓人心迷失在 
                      物慾中。」 
                       
                      上人表示,為佛教、為眾生,為所有支持慈濟的愛心人士,慈濟有責任投 
                      入人群,聞聲救苦,及時為人解難。 
                       
                      隨後上人對慧炬雜誌社佛弟子開示:「眾生皆有與佛同等的大愛、慈悲本 
                      性,只是佛陀能時時抱持恆長心發揮良能,且不只是一生一世而已,而是 
                      歷無量劫來恆持著純真大愛;而凡夫的這分愛,卻只是間接、短暫的,所 
                      謂『發心容易,恆心難持』,而且起落不定。慈濟志業工作的目的,就是 
                      要讓每個人短暫的發心,連接成無限量的恆長心;惟有持之以恆的投入、 
                      瞭解,才能淨化己心,回到本來面目。」 
                       
                      「慈濟在社會上不僅是慈善機構,更希望以佛教的基本精神結合人生功能 
                      ,形成一股良能的互動、循環。功能是知識和聰明,以利己為要;良能則 
                      是秉持佛陀的精神和智慧,以利益眾生為宗旨。」 
                       
                      上人強調:慈濟投入社會工作,亦即希望佛教精神三根普被,使人人都能 
                      領悟。「慈濟一直以佛陀慈悲、智慧的教法,教導大家不離慈、悲、喜、 
                      捨。有人說慈濟是修福不修慧,我認為智慧就在喜捨之間展現,喜捨的前 
                      提,要先具備柔軟的慈悲心;慈濟人從事濟貧、教富工作,心懷慈悲與喜 
                      捨,正是福慧雙具。」 
                       
                      在志業的推動中,有時不免遭遇一些誤解和批評,慈濟人向來的態度就是 
                      默默付出、默默盡本分,該做的事就要把握時間盡力去做;「人一生的時 
                      間有限,惟有盡力把握人生使用權,才不致讓時日空過;如果把時間、智 
                      識耗費在你來我往的辯論上,煩惱不會減少。」 
                       
                      「慈濟是佛教的慈善團體,抱持佛教精神做入世的工作;走過廿八年的時 
                      光,在天地宇宙間只是一個點而已,若與佛陀發願倒駕慈航來人間相比較 
                      ,亦不過如沙漠中的一粒砂。而今慈濟站在起跑點上,帶著眾人點點滴滴 
                      的大愛,還需不斷地再往前衝刺,讓佛陀慧命能傳布更廣、更久遠……。 
                      」 
                       
                      「慈濟提倡『佛法生活化』的理念,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學活了佛的心』 
                      ──亦即分分秒秒,舉止動作、開口動舌,都要以利益眾生為目標,那怕 
                      是講出一句話,也應考慮到是否會傷別人?或所做的事,是否能利益人群 
                      ?這就是佛的心。應讓我們的心時時刻刻發揮良能。」 
                       
                      十時,上人至慈院開工地會議。 
                       
                      午後一時,上人於紀念堂對慈濟列車一千五百位會員開示:「慈濟志業不 
                      管是有形或無形的建設,都是大家點點滴滴的愛心所培育的,我每踏出一 
                      步,皆心懷無限的感恩。大家有形的付出,加上慈濟不斷的建設,才有今 
                      日的成果;你們付出愛心,我付出用心,如果沒有你們的愛,我又怎麼會 
                      有力量?所以我更加警惕自己要做出成果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