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發大心,立大願」是最簡單的學佛法門
◎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六日


午後二時,時報週刊記者記者吳鈴嬌小姐偕香港企業家徐展堂、邱海寧夫
婦,與馮家彬、蔡漢卿夫婦及趙朝陽先生拜見上人。

徐先生相當推祟上人集結婦女的人力資源為社會奉獻,此舉符合了中國人
的國情和風俗習慣。上人表示:「社會是由大家共同組成的,因此也需要
眾人的力量來改善。」

徐先生請示上人:宗教如何給予人心正確的指引?佛教該如何取得出世與
入世的平衡點?

上人示:「人生多苦,但最苦的是人心。」上人舉慈濟居家關懷個案──
七十多歲的老榮民與其智障妻子為例:他們兩人的物質生活雖不豐裕,但
卻安然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堂境界中。「老榮民能以善解、無欲、無求
的心,求得人生真正的快樂與意義,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慈濟倡導『佛
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理念,即是希望大家能將深奧的佛理,在日常
生活中實踐、力行,於潛移默化中導正人心。」「佛陀倒駕慈航來人間,
就是為了要濟助眾生苦,這亦是佛教徒的職責;慈濟正是以超脫名利的出
世精神,做入世的志業工作。」

傍晚五時,一位自南部前來的比丘尼請問上人:如何發悲心宏願?上人懇
言:「心若專,願就會堅定;願堅就會有力量。如果心緒浮沈,起煩惱心
,願也就無法發揮了。」

上人強調:「學佛是學『佛的心』。人人具有與佛同等的智慧與精神,端
賴我們是否能發揮這份良知、良能,利濟眾生。心若能定,不管外境如何
轉變,也不至影響自我的心念。『發大心,立大願』,這就是最簡單的法
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