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修慧」從自我觀照,消習氣、煩惱做起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九日 
                       
                       
                      今日是北部委員第二梯的一日精進活動,上人開示:「真正的修慧是『消 
                      得一分習氣,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煩惱,便得少分菩提』,這四句偈 
                      若能做到就是修慧,能領悟便可消除煩惱。」 
                       
                      「每個人的習氣各不相同,因而顯現出來的形態、動作亦不一樣,這也會 
                      影響到一個團體的整體美。習氣由貪、瞋、癡、慢、疑而起,如果能時時 
                      自我觀照,對人、對事就不會心生計較;能消除掩蓋心塵的無明,才得以 
                      開啟自性的光明,同時點亮他人的心光,自照照人,如此是謂『消除一分 
                      習氣,便得一分光明』。」 
                       
                      「『忍得十分煩惱,便得少分菩提』──煩惱因習氣而起,許多人因為無 
                      法忍下煩惱、吞下一口氣,而因此造成錯誤的後果。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能忍下煩惱,自然有轉圜的空間,得以探究事情的真象。『菩提』就是 
                      『覺』,能消除十分煩惱,少分的覺悟就會產生;合抱之樹是由小粒的種 
                      子發芽成長而成,因此少分的菩提恆長、漸次累積後,便能成『大覺』。 
                      各位是新發意菩薩,『菩提』正開始萌芽、成長,若能依此四偈奉行,就 
                      能讓智慧慢慢增長。」 
                       
                      上人再以「有褔者樂,無褔者苦,今世後世,為褔受樂」教導大家如何修 
                      褔:「褔是由『心』而生,學佛者時時保持心靈的自在與快樂,心到無求 
                      品自高,那種超越的幸褔感,就是最大的褔;反之,自找煩惱、爭名奪利 
                      ,讓心靈陷在無明的苦境中,這種苦真是苦不堪言啊!從現在到未來我們 
                      應發下恆長心,為人群造褔。慈濟人總是以別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去 
                      幫助別人還要感恩他人,因此是很有褔的人,所以能時時感受內心的法喜 
                      與快樂。」 
                       
                      上人同時提及花蓮、台東地區委員協助提姆颱風的賑災工作,大家雖然辛 
                      苦,但更感恩有此機緣力行菩薩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