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訊息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愛要恰恰好
◎靜淇
如是我聞


前幾天好友夫婦氣急敗壞的跑來找我,一見面就直問我要怎麼辦?看他倆
那付焦慮、憔悴的神情,著實嚇我一跳。問清事情的原委,原來是他們的
寶貝女兒執意要搬出去和同學在外租屋居住。



愛得太沈重


好友家境富裕,年近四十才生這麼一個女兒,夫婦倆視如掌上明珠,給她
吃最好的、穿名牌的、用進口的,上下學有司機接送,回到家又有奶媽服
侍,要什麼有什麼,不知羨煞了多少人。難得的是這孩子並沒有染上富家
千金驕縱的習氣。

由於僅生此女,好友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她身上,從幼稚園開始,就陪
她上才藝班、學語文。她倒也不負父母的期望,小學到國中畢業成績都名
列前茅。

上了高中之後,好友對女兒的期望更殷切了,雖然已是十六七歲的大姑娘
,仍把她當成三歲奶娃般的趨前跟後。由於過度保護,晚上不准女兒外出
,假日也不准她跟同學出去遊,電話一律過濾……。小時候覺得幸福溫馨
的這分濃濃的愛,現在變成了她女兒龐大的壓力和累贅,從她幾次的言談
中,我隱約可以嗅出她並不快樂。



鹽巴的譬喻


我向好友轉述了上人說過的一個譬喻:

有一個人到朋友家玩,朋友很高興的煮了一桌佳餚款待他,由於太高興的
緣故,煮菜時竟然忘了放鹽巴,雖然每道菜看起來都那麼秀色可餐,卻令
人難以下嚥,主人趕緊要太太把每道菜都加上鹽巴重新料理,結果吃起來
的味道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這個人眼睜睜的看著每道菜加上鹽巴後,味道竟然變得如此可口,他想:
僅僅放一點鹽就這麼好吃,如果把整包鹽吃下去,一定更是美味絕頂。因
此回家後馬上跑到廚房,迫不急待的吃下大口鹽,結果如何呢?可想而知


好友聽完這個故事,沈思良久之後說:「那我不就是那個吃鹽巴的人?」

夫婦倆終於領會對子女的愛,應該要愛的有智慧。隨後,我陪同他倆回家
和女兒溝通,總算有個圓滿的收場。



愛要適度而有智慧


好友的例子只不過是存在社會上普遍的現象之一,當今不少為人父母者總
認為「給孩子最好的」是愛孩子理所當然的呈現,殊不知,如果其中沒有
運用「智慧」,只會徒增家庭和社會的問題。

其實,對待子女要如上人所說的:「養育子女是本分,愛護子女是天性,
但要愛的有智慧、愛的恰恰好,才是幸福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