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慈濟教師聯誼會以身教傳輸慈濟文化,
具體展現師生互動情誼
◎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如何在煩惱中不受煩惱污染?唯有在人群中不斷歷鍊,面對煩惱,並要
『多用心』。」上人在晨語時間開示。

新加坡慧琪師伯的弟子德真師來台受戒,昨天圓滿為期一個月的戒期,一
早向上人謝戒並告假,近日他將啟程返回新加坡寶光佛堂。上人關切詢問
德真師來台期間的心得,並就出家人應有的心念,與之勉勵。

「『修行』要以雕刻好自己的『心性』為要務,現了出家相,尤其要更加
謹慎,要比別人更殷勤、更有愛心,比普通人更放下煩惱、身段。凡難免
有習氣,出家人則要學習遠離習氣,在待人接物、應對進退上,皆以尊敬
為要,才能達到彼此尊重。」

八時許,接到嘉義委員傳回消息,資深委員江介村師兄的小兒子,日前在
返家途中,不幸被摩托車騎士自後方碰撞倒地,頃刻之間又被尾隨在後的
大卡車輾過,當場死亡。

乍聞惡耗,夫妻倆悲慟難抑,由於肇事的卡車司機逃逸,致使家族親友義
憤填膺,紛紛主張討回公道……。然夫妻倆謹記上人「視天下眾生皆為我
親眷」的教示,轉喪子之悲為普天大愛,以「菩薩心」面對孩子的意外傷
亡,並坦然的用「媽媽心」來看待肇事者。

上人於電話中慈慰江師姊並讚言:「你以大愛轉悲憤為力量,真正做到了
菩薩無染的愛!」隨後上人並以佛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葬身亂石之
下為例,闡釋父子、母子同緣不同業;面對親人驟然離去,心中傷痛難免
,但此時更須提出智慧、勇氣,提起正念祝福孩子,快去快回,再做一個
能救人的人。

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赴新加坡分會參與為期四天三夜兒童學佛營輔
導工作的陳乃裕師兄,返精舍向上人報告活動情形。

北區教師聯誼會近來積極推動靜思語教學法,經由每一場慈濟茶會,將慈
濟校園清流注入每一位老師的心中。上人期許教師們不要只做為一個「傳
道器」,本身要同時領受箇中真義,用「身教」來啟發學子。

上人欣讚推動小組的用心與成果,並舉屏東尤振卿老師所帶領的慈濟小菩
薩為例,代代相傳,綿綿延續,至今已有第一代小菩薩晉升為慈青行列,
尤老師這分具有草根性的創造,不僅是慈濟文化面的呈現,更是深入地將
師生之間互動的情誼具體表達出來。

十時,醫學院陳幸一教授、慈院陳宏曙醫師,以及長庚醫學暨工程學院樓
迎統教授,陪同來台參加學術研討會的教授們參訪慈院、護專、醫學院。
其中包括兩位美籍知名失血敗血休克研究專家,以及路易斯大學生理、藥
理學劉茂生、張明昭教授。一行人看到慈濟多年來的努力與今日的成果,
都認為「慈濟經驗」不僅是國人的光榮,更是海外華人引以為耀的。上人
言:「我們很有心努力投入、帶動人心。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即是真切的
互動,你們致力於醫學研討,亦是人們一大福祉。」

今年獲得國科會獎助前往法國研究,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慈濟醫學院張順
浪教授,入精舍向上人告假。上人關心其安家的情形,並贈予「心經」為
他祝福。

午後,醫學院李明亮校長偕同教務長黃萬出教授,以及陳幸一教授、執行
祕書洪素真老師,齊入精舍向上人報告自開學以來校務的推動。上人期勉
:「食、衣、住、行是『人生的生態』,在學的時候,除了培養學生的專
業素養,尤其要讓他們學習如何保護人生的生態。現今的社會型態容易使
年輕人迷茫,失了方向卻還以為正常;我們辦教育即是要給予正確的引導
,否則生命方向一旦脫軌,要花費更大的心力才能調整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