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心慈愛寧靜,世界和平可期 | 
                   
                  
                     | 
                   
                  
                    | ◎證嚴上人/主講.弟子靜淇/整理 | 
                   
                  
                     |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四年一月二十二日 
                      農曆八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各位委員、榮董、慈誠隊以及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很高興大家回到慈濟大家庭相聚,今天是宜蘭、花蓮、台東三區以及國外 
                      回來的慈濟人授證及聯歡會,大家不辭路遠而來,真是雲來集菩薩聚會一 
                      堂。 
                       
                      看到諸位手牽手,隨著音樂旋律舞動,從台上往下看,真是一幅美麗的畫 
                      面──慈濟世界的美,就是靠著大家手牽手、心連心,同步走在菩薩道上 
                      所造就的。慈濟世界之所以美,也就是美在大家的身心合齊。 
                       
                       
                       
                      視苦為甜,甘願付出 
                       
                       
                      最近有些國外人士非常關心慈濟,也有很多宗教界人士好奇的想來一窺慈 
                      濟世界。昨天早上有三位教授遠從美國、墨西哥來訪,其中一位曾去過錫 
                      蘭、印度、日本等小乘佛教盛行的國家,研究佛教精神。他們對慈濟精神 
                      非常好奇,所以專程到台灣瞭解慈濟世界是如何造就的?前天晚上他們住 
                      在精舍,昨天早上和我們做早課,也參加了志工座談會。 
                       
                      他們認為,慈濟走出寺院深入社會,並不像典型的佛教團體。我說:「慈 
                      濟是典型的佛教團體,因為慈濟從事的活動,是實踐佛陀慈悲喜捨理念; 
                      也就是說,慈濟是以佛教『大慈大悲』的精神,用實際行動為眾生拔苦予 
                      樂,這是真正佛教的典範。」 
                       
                      「無所求的付出就是三輪體空,這種付出,讓每個慈濟人得到歡喜。」我 
                      也向他們說明慈濟人「甘願做、歡喜受」的精神──常常聽人說歡喜做、 
                      甘願受,這和「甘願做、歡喜受」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歡喜做、甘願受」是指迷失的眾生,過去隨心所欲造了業、造了罪,後 
                      來不管受到什麼樣的折磨苦報,他都必須歡喜的接受,不能有任何抱怨。 
                       
                      而慈濟人是「甘願做、歡喜受」──甘是甜的意思,這是指:明知這件事 
                      很困難,但仍能「視苦為甜」,心甘情願去做,並且做了之後,得到無限 
                      的歡喜。 
                       
                      只有物質,心理不見得會踏實快樂,慈濟人能用慈濟的精神和愛去啟發富 
                      有的人,讓他們找到一個管道得以「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發揮良能幫 
                      助眾生,如此他們在富有物質之外,還富有情、富有愛,會覺得人生很踏 
                      實,覺得更快樂,這就是慈濟愛的文化;而這個文化的形成,就是根源於 
                      我們的「甘願做、歡喜受」。 
                       
                       
                       
                      以身行闡揚人間大愛 
                       
                       
                      人在世間離不開教育,慈濟教育志業除了目前的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外 
                      ,更重要的教育目標是淨化社會。慈濟是一所綜合各科系的社會大學── 
                      最近常常有慈青到慈院當志工,這些孩子在醫院當志工時,面對人間種種 
                      苦相,自然而然會啟發良知,大家都有共同的體會和心聲──回家之後一 
                      定要抱著爸爸媽媽說:「媽媽,我愛您;爸爸,我感恩您。」他們的收穫 
                      往往比在學校所學的更豐盈。 
                       
                      所以,慈濟的教育工作不是只辦護專和醫學院而已,普天之下,只要有慈 
                      濟人的地方,愛的教育就不斷地被發揮──所有的慈濟人不斷向前邁進, 
                      不斷地學、不斷地做,日日月月無時無刻,以身行闡揚人間大愛。 
                       
                      至於慈濟的組織和功能正是契合佛陀所教育我們的:利己利他,普潤群生 
                      。慈濟努力化理論為實踐,實實在在去做、去行。所以我說慈濟是典型的 
                      佛教團體──把佛陀的精神明確地表達、力行出來。 
                       
                       
                       
                      菩薩道上自修自得 
                       
                       
                      教授問我:「現在有那麼多人捐錢給慈濟,為什麼你不把這些錢用在照顧 
                      僧伽,用在建築寺院呢?」 
                       
                      我回答:「跟隨我出家的弟子必須要堅持二項意志:第一要耐貧,第二要 
                      耐勞。一定要有此耐貧耐勞、自力更生的覺悟。」 
                       
                      他們又提到一個問題:「現在法師還健在,所以能凝聚那麼多的力量,萬 
                      一有一天你不在時,要如何傳承下去?另外,慈濟的組織那麼大,一定會 
                      遇到很多困難,當遇到困難時如何解決?」 
                       
                      我回道:「當我存在時,很多人都說跟著師父的精神走;當我不在時,相 
                      信大家也同樣會秉持慈濟精神走下去──依法不依人啊!舉例來說:我從 
                      沒離開過台灣,但是分布在各個國家的慈濟人,都把慈濟精神推展得很好 
                      ,無論是阿根廷、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非……地球上只要有慈濟人的 
                      地方,慈濟的精神就被發揮得非常好,可見沒有我也可以啊!只要方向正 
                      確,專心一志投入,相信大家在菩薩道上,一定可以走得很好。」 
                       
                       
                       
                      慈濟一直是佛教精神的實踐者 
                       
                       
                      至於我是否遇到過困難,我是以何種心態度過困難呢?我向教授們說:「 
                      有人說我自處於佛教之外;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濟助國外?為什麼要救助大 
                      陸水患災胞?……面對一些不瞭解我的聲音,也是我的一大困境。其實, 
                      瞭解的人就知道,這一切是依我所發的願──為佛教、為眾生去做的。」 
                       
                      有人認為慈濟吸收佛教的資源、吸收社會的資源,但在我看來,慈濟是在 
                      開拓社會資源──三十年前的台灣,佛教尚未積極參與社會工作,社會上 
                      縱有許多好人,多是以個人、小眾的力量,零星地在地方上行善,鮮少有 
                      匯集一堂的現象;因為有了慈濟志業,使很多原來根本不認識佛法,或是 
                      不認同佛教的人,因為肯定慈濟,所以把錢捐給慈濟,先由善門入而開始 
                      接近佛法。這就是慈濟拓展社會資源、也是擴大佛教資源。 
                       
                      更進一步說,慈濟一直就是「佛教的慈濟」──不論是國內、國際或大陸 
                      賑災,都是抱持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宗教情懷,去救助該救助 
                      的人! 
                       
                      至於我要如何「突破難關」呢?我有兩項精神與心態: 
                       
                      第一,不爭辯。不論別人怎麼說,我都不爭辯,只是自我反省,如果有錯 
                      就要改過,沒有錯就更認真去做。不爭辯是我一向的態度。 
                       
                      第二,不強求任何人去做事。為什麼慈濟人會那麼高興地付出呢?因為大 
                      家都是自己發心「甘願」去做,所以能夠充分發揮良能,達到「一眼觀時 
                      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心手一致的結果;而這些並非強求可得的 
                      。 
                       
                      這就是我突破困難的兩種方法,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與世 
                      無爭則世安啊! 
                       
                       
                       
                      人心慈愛寧靜,世界和平可期 
                       
                       
                      昨天下午,天主教羅馬教廷艾哲格樞機主教來到精舍。主教是主持推動世 
                      界正義和平的委員之一,他常到世界各國推動這項理念。我請問主教:「 
                      世界真的很需要和平,請問你們是用什麼方法促進世界和平呢?」 
                       
                      他回道:「要讓世界和平實在很困難,但是重要的是在人心,人心如能寧 
                      靜,世界才會和平。」接著又說:「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引用聖經中 
                      的一則故事來解釋。」 
                       
                      主教說,有一個很貧窮的人,來到一位富有的人家門口,他並未開口乞討 
                      ,而那位富有的人在貧者面前來來往往好幾趟,也總拿不出一些些的同情 
                      心。後來富人去世以後,墮入地獄。 
                       
                      為什麼富人死後會下地獄呢?因為他沒有憐愍心,即使已經很富有了,還 
                      是捨不得布施,想要擁有更多,永遠不滿足;因為貪念太強,所以下地獄 
                      。 
                       
                      主教說,這個故事主要的含意,就是強調一念「心」的重要;而世界和平 
                      必須從心做起,人心如能寧靜慈愛,世界才可能和平。 
                       
                      我說:「這和佛教精神相同,我們也是強調一切唯心造;慈濟人尤其致力 
                      於身體力行,去實踐救人的工作。」 
                       
                       
                       
                      心手相連,發揮良能 
                       
                       
                      今年初,我到全省各地主持慈濟人歲末聯歡祝福會,很多人都問:「師父 
                      ,今年您有什麼新的願望呢?」我說:「我的三願年年一樣:一,不求身 
                      體健康,只求智慧明睿;二,不求事事如意,只求信心、毅力和勇氣;三 
                      ,不求減輕負擔,只求增加力量。不過,今年我另有三個新的願望──願 
                      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如果問慈濟今年的計畫是什麼?我要告訴諸位,最重要就是「淨化人心」 
                      。慈濟人應該要有這分共識:運用佛陀的教義,大家心手相連、腳步合齊 
                      的去服務社會。 
                       
                      我們既然身為佛的弟子,就要擔負起普天之下眾生的重擔,慈濟要淨化人 
                      心,慈濟要祥和社會,慈濟要祈求天下無災無難。希望各位能啟發愛心, 
                      落實慈濟精神,共同挑起如來家業。天下擔由天下人來擔,慈濟人如果有 
                      這分心,就無需擔心將來證嚴不在時怎麼辦! 
                       
                      感恩過去的三十年,慈濟由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在在都是大家 
                      心手相連的結果。感恩你們讓慈濟四大志業年年擴展,年年圓滿,使佛陀 
                      的精神能在全球各地傳播,發揮救人的功能。 
                       
                      三十年來,我無法道盡對諸位的感恩,展望未來,希望慈濟「四大志業六 
                      大腳印」能在全球發揮更大的良能。 
                       
                      祝福諸位新春快樂、諸事吉祥,阿彌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