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普及佛陀教法,讓人人化煩惱為菩提, 
                      是慈濟的主要目標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六日 
                       
                       
                      晨語時間上人表示:「我們的五根──眼、耳、鼻、舌、身,常會隨外境 
                      的變化,招感種種煩惱。」唯透過修持,可以避兔塵染。 
                       
                      如何修持呢?「必須謹守戒法。如口可修善業也可造惡業──若是以口搬 
                      弄是非,或是用綺語、兩舌、惡口傷人,皆是造惡業。若能以善言來教育 
                      他人,成就別人的善事,就能成就道業。又如身業有殺、盜、淫三惡業, 
                      修行就是要把三惡業轉為三善業。所以,日常生活中的開口動舌、舉止動 
                      作,要多用心,才不會招來心靈的煩惱。」 
                       
                      十點四十分,上人與來訪的一位居士與兩位教授談及慈濟人「福慧雙修」 
                      的意義。上人表示,佛陀是因為眾生才來人間,他來人間行人間法,依眾 
                      生根器觀機逗教,要人間能受用,才能真正有益眾生。慈濟的目標就在將 
                      佛陀的教育普及化,讓人人都能將世俗的知識轉為清淨無煩惱的智慧,此 
                      即「轉識成智」。 
                       
                      「如慈濟人在面對緊急災難時,雖與災民們非親非故,卻能夠因應當時的 
                      狀況,提供災民最適切的援助,這是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力行菩薩道;這種精神也就是平等智。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 
                      、文化,無不是因應現代社會所需,為促進社會祥和而設;若沒有智慧, 
                      四大志業如何成就?所謂「修慧」就是秉持平等大愛精神,適時提供他人 
                      最適切的援助。」 
                       
                      下午四點,上人對桃園七百位會員開示。上人向眾人說明美國大峽谷墜機 
                      事件、臺中衛爾康西餐廳發生大火案,當地的慈濟人聞訊後即刻前往協助 
                      ,充分發揮愛的良能:「慈濟人有如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一手動時千手 
                      動,及時發揮團隊力量,以愛心伸出援手。」「慈濟因為有大家長期的關 
                      心和愛護,所以能將這分無形的關懷化為有形的建設。慈濟永遠需要大家 
                      的護持,那怕是點滴力量的付出,也都融合於志業建設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