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妄想太多,即生妄相;
面對現實,說得到、做得到、即能感受法喜 |
|
◎善慧書院 |
|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臺北榮董柴彭年先生帶廖先生夫婦來見上人。廖先生原任建設公司企畫經
理,專程前來瞭解上人建設靜思堂的理念,希望也能盡一分力量。廖先生
表示,在慈濟世界中感受到佛教的時代性:「菩薩道不是用講的,是行出
來的。」
十時三十分,總管理中心王端正副總執行長,向上人報告柬埔寨目前待援
的概況。十一時三十分,醫學院李明亮校長向上人詳述昨日招考醫學系研
究生情形。
下午,臺中李朝森、梁安順師兄帶一名男士來見上人。該男士表示,他的
意識被人「附身」控制,不管他在想什麼,連呼吸、想喝水,那個「附身
者」都會知道,而且常和他講話,欲阻礙他修行。
上人表示:「是你想得大多,你的心綁住自己。你常將注意力拿出來外面
看你自己──把自己的想法退出外面,來看你現在想做的事,才會變成三
角關係。所以,你說你要說什麼話,「他」都知道,事實上那原本就是你
自己的想法。」
「你現在是雙重心態重疊在一起,事實上沒有另外一個『他』,是你自己
將『想法』和『做法』分開。人的思想在前,行為動作緊跟在後,這就像
照相一樣,焦距如果沒有對好,影像就會模糊地交疊。你不要想大多,過
去的就過去了,一直想過去是雜念,一直想未來是妄想。」
男士:「我現在講話沒有辦法像以前那麼流利。」
上人:「我偶爾也會這樣啊!人的身體有時難免會有一些問題,不要太在
意。不要反覆去想過去、未來,放自在一點,思想的焦距就會愈來愈集中
;反之,則會愈來愈散亂。」
男士:「平時在家一定要念佛、拜經嗎?」
上人:「不一定,你先照師父的法門去做──對人要:第一,善解,不要
鑽牛角尖;第二,包容;再來是感恩、知足。這是你目前最重要的功課。
平時要有佛心,佛心就是慈悲心,此即是最正確的法門。」「記住,不要
理那個『他』,把自己顧好,要面對現實。妄想大多,就會有妄相。慈濟
的法門是說得到、做得到、感受得到、真的做到的時候,內心自然很歡喜
,那就叫法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