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大陸普陀山全山總住持妙善長老駕臨台中分會
◎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日


八時三十分,上人對中區慈濟教師聯誼會──愛的教育藝術工作坊,來自
八縣市四百多位教師開示。

「老師心,菩薩心」,上人表示,教育是神聖的工作,所謂「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勉教師們「大慈大悲為室」──以大慈大悲心擔負起作育英
才的重任。

「人與人之間要能相互關懷、愛護,首要人人能夠「自愛」,者不能好好
照顧自己的心,反容易傷害別人。」上人勉勵老師們以身作則,以教育好
學生為本分事,進而讓學生也能體認自己的本分,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
生。

大陸普陀山全山總住持妙善長老,由護國寺住持慧法師及普陀山佛教協會
副會長王德明居士陪同,於十時駕臺中分會,上人領二眾弟子頂禮接駕,
並恭請長老上坐。長老盛讚上人領導大眾從事慈善工作,並開示道,佛教
徒應投入人群,普及公益事業,避免脫離社會,如此佛教才能弘揚。上人
說,慈濟世界一切因緣而生,點點滴滴的力量皆是社會人士的愛心凝聚。

上人提及三十年前的花蓮,生活水準落後,醫療環境欠佳,人民生命無保
障,因此成立義診所,請當地醫院的醫師及護士義務支援。爾後,從義診
中發現因病而貧者多,貧者不一定是老人或殘疾者,多數是家中主要經濟
擔負者因小病拖成大病,遂拖垮家庭,甚而影響下一代無法受良好教育,
又造成社會問題。為解決此種惡性循環,所以建設慈濟醫院:「我對每一
位醫師說:不要因治人的病而傷了人的心,也不要管病人是否有錢;要看
『病人』,而非只是看他的『病』。」

訪談結束,長老結緣唐繪明刻閻立本觀音菩薩拓畫、木刻觀音及兩串瑪瑙
念珠;上人亦回贈慈濟年鑑與福慧珍粥。

午後一時,應中華民國腎友協會之邀,前往後備軍人活動中心對會員開示
。上人開示指出:「快樂,在於心境。」錢財、地位、健康等,都不是快
樂的必要條件,人生最重要的是能以感恩心,發揮生命使用權。

上人強調,人命在呼吸間,生命長短難料,即使有病在身,也能憑藉「發
多大的心,就有多大的福;發多大的願,就有多大的力」的意念,在人生
路上,發揮強韌的生命力。因此,能把握當下服務人群,就是健康的人生


上人勉勵腎友們:「病痛誠苦,但不要喪志,要自我勉勵,再去鼓勵別人
。做一個幫助人的人,建立尊重自己生命的價值觀。」

下午四時回到臺中分會。曾漢榮教授偕五位老師,請教上人對教師聯誼會
活動的建議。上人提到,學生們處於成長階段,內心如白紙,容易吸收外
來的資訊。而當今社會複雜,受大環境的影響,有些年輕人會有先入為主
的觀念,對於負面的思想或行為尤其吸收得很快,因此教師要下很大的功
夫,非常有耐心地引導。

有老師問,如何帶學生由悲門人慧門?

上人以高雄新興國中慈幼社為例,該社指導老師是慈濟委員,除舉辦學生
慈濟茶會外,並利用星期例假日,帶學生們慰訪無依老者,或是探訪孤兒
院等機構,讓學生們有機會深入社會,瞭解貧困人家的苦難情境。經過一
段時日,可明顯看到,參與的同學較一般學生更懂得自愛,能用功讀書,
待人接物也很有禮貌,因此理論必須配合身體力行,身歷其境,才能感同
身受人生悲苦,從內心付出真誠與愛心。

上人並舉大同國小一位學生,經由老師以靜思語啟發,不僅改變自我,且
能影響父母,使瀕臨破碎的家庭,復歸和樂。「一個老師面對一班學生,
也等於面對許多家庭,所以教好學生,可以帶動家人,共創幸福家庭。而
每一個幸福家庭,自然是社會安定的一股良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