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少用紙尿布,環保又惜福 | 
                   
                  
                     | 
                   
                  
                    | ◎善慧書院 | 
                   
                  
                     |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九日 
                       
                       
                      慈濟日本分會謝富美師姊陪同日本NHK電臺三位工作人員來慈濟採訪。 
                      謝富美師姊向上人報告,日本分會目前共處理了五十一件救助個案,其中 
                      約有六、七件個案的案主是從臺灣前往日本的人士,因為突發事故,而接 
                      受當地慈濟人的協助。上人有感而言:「世界各地的慈濟人,不但在當地 
                      長期從事救濟工作,而且常常幫助到我們國內的人。」 
                       
                      宋吳卻、謝富美師姊談起日本使用紙尿布的數量非常多,老人院中一日用 
                      過丟棄的紙尿布,可用「堆積如山」形容。 
                       
                      上人開示環保和惜福的觀念:「現在社會已很少有人像過去一樣為小孩洗 
                      尿布了,母親大多選用免洗尿布,只要小孩尿濕,或是稍許沾染不淨,隨 
                      手即換掉。」 
                       
                      「一個小孩從出生以來,平均一年所使用的紙尿布,約須砍伐二十棵樹齡 
                      二十年的大樹。如果小孩使用兩年的紙尿布,即耗損四十棵的大樹。再想 
                      想,一年之中有多少小孩出生呢?如此,樹木的砍伐量真的很可觀!」 
                       
                      「有時我靜靜地想著,為什麼苦難眾生這麼多?看看尼泊爾的街頭流浪兒 
                      、柬埔寨的難民、泰北的國際孤兒、非洲的飢民……人們總是只顧享福, 
                      不懂得知福再造福,一旦雙眼閉上,不知將來會出生在何處了!所以,我 
                      們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杜媽媽聽到上人這麼說,欣喜地說:「我要好好讚歎我的女兒,因為她省 
                      了『八十棵樹』「她天天為兩個小孩洗尿布,還遭鄰居們取笑!我們現在 
                      應該提倡用尿布才是。」 
                       
                      杜俊元師兄是醫學院的「慈誠爸爸」,入精舍與上人分享、報告醫學院的 
                      兒子、女兒的教育情形。隨後懿德媽媽總幹事及副總幹事林智慧、劉月娥 
                      師姊也不約而同地來到,同樣關心護專女兒們的教育,與上人討論提升懿 
                      德媽媽品質及遴選辦法。 
                       
                      杜師兄打算利用暑假期間,帶八位醫學院的兒女去「居家關懷」,並安排 
                      他們到家中小住。上人提醒:「你們可以疼愛孩子,但千萬不要寵他們。 
                      帶他們去居家關懷,不只是讓他們看一看而已,重要的是讓他們動手去幫 
                      忙。要教育他們:一切的享受與成就並不是理所當然的,都是經過一番付 
                      出得來的。」 
                       
                      談到近來社會上的飆車問題,上人不禁感嘆社會轉變得大快,一些青少年 
                      因而迷失,這是全球性的現象:「我覺得飆車的青年固然不對,觀眾的心 
                      態更是有待檢討,如果飆車的青年是他的孩子時,他做何感想?青少年本 
                      身要自我調整,社會、家庭也應省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