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唯有愛心、感恩心、圓融心, 
                      才能消弭動亂、帶來和平 | 
                   
                  
                     | 
                   
                  
                    | ◎善慧書院 | 
                   
                  
                     |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五日 
                       
                       
                      三十位北區慈誠幹部與上人共進早餐,並報告各中隊成長概況,及所致力 
                      的活動如讀書會、個案訪查、下鄉茶會等。 
                       
                      近來,慈誠隊新進人員數目大幅增加,淨化人心的志業又添生力軍,上人 
                      既感歡喜,也叮嚀道,世間是非皆從人事而生,待人接物處理不當,難免 
                      彼此心生嫌隙;平時要自我警惕是否口說好話,心存好意?「獨善其身易 
                      ,立群處眾難。帶人者須照顧好自己的品德,與人溝通要圓融,亦即『內 
                      方外圓』──內心端正誠懇,待人處事圓融無礙。」 
                       
                      感嘆各地天災連連,臺灣風調雨順,有福多了;上人勉眾有福更須惜福, 
                      應繼續發揮愛心,成就福業,「天下的動亂不是武力可以平息的,唯有愛 
                      心、感恩心、圓融心,才能帶來和平。」上人勉勵慈誠幹部做好自我管理 
                      ,進而維持整體的素質。「堅守『慈濟十戒』,才能從戒生定,由定發慧 
                      ,完成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使命。希望天下無災難,就要從自己做起, 
                      進而帶動別人。」 
                       
                      九時,出發往臺中,於午時抵達分會。午後二時,閻雲醫師與中區慈濟人 
                      分享慈濟心路。上人聆聽閻醫師演講時,第十七例捐隨者邱先生偕妻、子 
                      來訪;邱先生於八月初在臺中榮總進行抽髓手術,贈與美國一位華裔患者 
                      。邱先生表示,抽髓住院期間,倍受慈濟關懷小組悉心照顧,使他很感動 
                      。上人說:「你無私地捐出骨髓,人們自然會對你產生發自內心的敬愛。 
                      」邱先生表示,他只想到能救人就是福氣了。 
                       
                      上人靜聽閻醫師演講。閻醫師表示,佛法中「蠢動含靈皆具佛性」的理念 
                      ,使他感受到佛法的透徹,從而確立人生的方向,正如《無量義經》所說 
                      : 「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  
                      而此「治身更治心」的理念,即是慈濟精神的精華。  
                        
                      晚間七時,三十一位中區慈青幹部向上人請法。慈青們身心健康、奮發向  
                      上,總使上人感覺無限安慰與貼心,更感到社會未來光明可期;期望之殷  
                      ,流露在上人與慈青幹部的言談中。上人表示,慈青應做好社會青年的模  
                      範,在課餘時要多參與有益人生的活動,藉以薰陶端正的人格。  
                        
                      「你們在學校,是學常識功能;在慈濟,是學智慧、學做人。書讀得再多  
                      ,不懂做人處事的道理,也是枉然。讀書要讀活書,要能在生活中活用才  
                      行。」  
                        
                      「看佛教經典時,不要鑽入文字迷陣中;若一味鑽研過於深奧的義旨,就  
                      會構成所知障,陷入更大的迷茫中。如果只執著在文字中,卻缺乏入世的  
                      悲心,即未契合佛教的本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