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粗工」與「細活」 | 
                   
                  
                     | 
                   
                  
                    | ◎慈玫 | 
                   
                  
                     | 
                   
                  
                    為了護專和醫學院開學在即,新建的學生宿舍日夜趕工,如同慈濟志業的 
                      各項建設一樣,在最後關頭神速地完成,清理出舒適的空間,迎接莘莘學 
                      子的到來。 
                       
                       
                       
                      人間好風好景 
                       
                       
                      醫學院女生宿舍高居九樓,面臨雄偉壯麗的中央山脈,許多窗戶如鑲嵌著 
                      如詩如畫的山景,兼有靈秀縹緲的生息。臨窗遠眺,看山河大地清朗壯闊 
                      ,心中充滿深深的幸福感。 
                       
                      塵世擾攘,每日與世俗的煩惱拔河,在不經意處,發現人間的好風好景, 
                      是生命的驚喜,也是生活中的留白。 
                       
                      我抱著一分閒適的心情,看遠處山腳下的慈濟護專,靜靜地泛著灰白的光 
                      芒。前陣子很喜歡沿著山邊開車,看峰迴路轉的景色變化,有某一個角度 
                      ,護專像古典的歐洲城堡映入眼簾,如真似幻,那一剎那真教人看呆了。 
                       
                      往北面看,矗立的是莊嚴宏偉,仍在細細雕琢的紀念堂,以及吞吐人世悲 
                      歡的醫院,還有幾棟醫院宿舍。某日去拜訪一位住在高處的朋友,聽見窗 
                      外的風呼呼作響,他笑稱自己是住在「咆哮山莊」。 
                       
                      說「咆哮山莊」是浪漫的文學場景。其實,境隨心轉,場景可以無限變換 
                      。還有人來人往,如流水湯湯,有那一刻場景是永遠停駐的呢? 
                       
                       
                       
                      緬懷拓荒精神 
                       
                       
                      如果場景可以集結成書,我們當翻回去,遙想十幾年,這兒或許還是荒煙 
                      蔓草。從沒有路走出路來,在日曬雨淋中,工人們砌上磚一瓦。接著,醫 
                      生、護士、行政人員、老師,以及無數的志工,以拓荒者的情懷投注心力 
                      ,為闡揚愛心與服務的志業立基。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舖好的菩薩道,方便後人前來印上更多的腳印 
                      。今日的慈濟熱鬧飛揚,累聚十方大德善念懿行的巨大能量。這樣的場景 
                      ,並非昔日所能想見。 
                       
                      傳承歷史的人和創造歷史的人同樣重要,或者可以說,傳承也在創造。但 
                      是,後來加入慈濟的人,已經不必做「粗工」,由於志業工作的拓展,知 
                      識技術層面的要求提高,而轉入做「細活」的階段。 
                       
                      做「細活」的比做「粗工」的也許多些世智,但是流的汗較少,也就少了 
                      「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體悟,把今日的規模看成理所當然擁有, 
                      而缺乏感恩心,對人性與歷史的艱難曲折缺乏慈悲心與洞察力。 
                       
                       
                       
                      恆持慈悲喜捨 
                       
                       
                      但願,我們不要以做「細活」為傲,當向仍在挑水泥磨地板的工人、走遠 
                      路去收善款的老菩薩這些默默的人間行者,致上敬意與謝意。但願,我們 
                      的孩子終能了解──做事要不計「粗工」與「細活」,慈悲喜捨是慈濟永 
                      恆的場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