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細說慈濟醫院建設因緣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五日】  
                       
                       
                      一大早就下著雨,今日的精舍,霧雨蒼蒼。晨八時,在雨聲滴答中,上人 
                      為百餘位志業體新進員工開示,回溯建設慈濟醫院的因緣。 
                       
                      「我著手規畫與建醫院,始自民國六十八年夏天,師父(印順師公上人) 
                      來精舍小住之時。」當時上人已從事慈善志業十多年,救濟孤兒、寡婦、 
                      老人無數,他們的生活來源,全靠慈濟每月定期補助。那一年,是上人身 
                      體最孱弱的時候,感悟人生無常,因此擔心照顧戶們的未來會無所依怙。 
                       
                      「事實上,創立功德會時,最先想做的就是醫療志業,但因那時無力為之 
                      ,所以就從慈善開始。經過長年救濟清寒人家的經驗累積,更發現因病而 
                      貧的無奈人生;所以想建醫院的理念,便如埋在心中的種子,很希望使它 
                      萌發,真正落地生根。」於是向師公上人說出自己的想法。 
                       
                      「那是很辛苦的事啦!」「是,我知道。」見師公上人並沒反對,「所以 
                      我就大膽著手規畫。」 
                       
                      初時,有位陳教授慷慨捐出十五兩黃金,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 
                      但後來,念及建院是莫大工程,經營更是不易,唯恐上人的身體難以承受 
                      ,因此又持反對看法。但上人堅決不改本願,「人生無常,操心的人不一 
                      定會早早往生,悠閒的人也不見得會長壽。修行人看重的是『慧命』,不 
                      是『身命』。」 
                       
                      來人間而無所事事,與畜牲道有何不同?滿心欲念、與人計較,就如在修 
                      羅道;貪得無厭,便是餓鬼道;「即使生在人間,也有惡道之苦。若能運 
                      用生命、時間,力行菩薩道,發揮力量救人,就能活出生而為人的價值。 
                      」上人請陳教授莫為他的生命煩惱,應該護持他成就慧命。 
                       
                      上人並對陳教授說,做慈濟十多年,貧戶愈救愈多,為使功德會能永久持 
                      續,須以「挖井人」的精神,為慈善事業開闢「活水源頭」。「功德會若 
                      只靠委員勸募善款來濟助貧戶,則救濟眾生的志業難保能長久持續。建設 
                      醫院如挖井水,醫護人員以慈悲心長久發揮救人的功能,源源不斷地滋潤 
                      大地貧困病苦眾生。」 
                       
                      當年一位黃姓建築師,將醫院模型送來精舍時,正逢委員會議。臺北、花 
                      蓮委員聚集大殿開會,看到模型,都很興奮,彷彿醫院已展現眼前。就在 
                      此時,黃建築師說出歷史性的一段話: 
                       
                      「法師啊!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有位日本人要捐兩億美金贊助建院。」眾 
                      人嘩然!兩億美金等於八十億臺幣哪!當時會員捐款,通常是五十元、一 
                      百元地捐,一千元算是大錢了;這個消息,令委員們震撼極了! 
                       
                      但上人卻很平靜,「冷靜一下!這位日本人為什麼願意捐這麼多錢?我又 
                      憑什麼接受這麼多錢?」原來這位日本人是虔誠佛教徒,生長於花蓮,因 
                      感懷故總統蔣公以德報怨,遣送日本人回國,因此經營藥廠有成的他,願 
                      捐巨資響應上人建院的計畫,以表達感恩之心。 
                       
                      但上人以三點理由婉拒這位日本人的好意──慈濟經多年努力,才使當時 
                      社會上「人死才找佛教,人老才信佛教」的觀念有所改變,並受到政府官 
                      員的肯定與支持,若醫院日後被人以營利心經營,真是枉費多年的辛苦! 
                      何況大家共同出錢出力,對醫院才會有濃郁的感情,才會更加珍惜;而且 
                      ,日本是戰敗國,卻能很快地繁榮起來,臺灣人更該自立自強! 
                       
                      「所謂『眾生共業』,唯有善人共聚,社會才能平安吉祥。不管個人的力 
                      量有多少,只要有這分心,就足夠了。」上人表示,辛苦走過來的回憶, 
                      甜美踏實,這才是人生的價值;上人期許大家發揮人生無價的大愛,同心 
                      同志為社會人群奉獻。 
                       
                      一小時後,上人及隨行眾冒雨驅車前往慈濟醫院參加靜思堂工事會議。 
                       
                      十二時四十五分,上人前往靜思堂,為臺北慈濟列車七百多位民眾開示。 
                      「所謂『尋根』,以佛教而言,是尋找『菩提根』。菩提就是覺悟,也就 
                      是力行菩薩道之義;眾生迷而不覺,不覺的人生,充滿私情、私欲,是最 
                      苦惱的人生。若在人生道上有所覺悟,自然此路走來光明坦蕩,不會錯。 
                      」 
                       
                      「慈濟是一畝大福田,接引人人耕福田、得福果。付出有形的物資,將得 
                      到無形的大福。」 
                       
                      隨後,上人接受德國電視臺吉澤拉.馬爾曼小姐訪問。馬爾曼小姐請問上 
                      人:臺灣許多廟宇的信眾,大都燒香拜拜,為何慈濟不同? 
                       
                      上人表示,燒香拜拜的人,不一定是正信的佛教徒,真正的佛教是注重精 
                      神面──啟發人人的愛心。 
                       
                      馬爾曼小姐請問上人對於政治的看法?上人說明對於政治「關心而不參與 
                      」的原則。 
                       
                      工事會議結束後,轉車返回精舍,行在黑夜路上,雨水不止。就在濕淋淋 
                      的天地之間,又匆匆過了一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