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致「富」之道 | 
                   
                  
                     | 
                   
                  
                    | ◎靜淇 | 
                   
                  
                     | 
                   
                  
                    【如是我聞】 
                       
                       
                      相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沒有的時候用心計較想要有所得,擁有時又 
                      常擔心會失去,「得失之心」讓我們生活在焦慮不安中。 
                       
                      新的一年來臨,世俗人總喜歡在新春討個吉利、謀個好彩頭,在這個時刻 
                      ,我想到上人四年前開示有關「富有」的一段故事。 
                       
                       
                       
                      ◆盲目求福 
                       
                       
                      佛在世時,有位長者對獨子萬般寵愛,竭盡所能給他最好的享受。長者子 
                      在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環境中,養成貢高我慢、薄情寡義的心態, 
                      不但對父母不孝,對尊長不恭,對親友家僕更是刻薄有加。 
                       
                      長者子認為他今生有此福報,是天神的賜與,而他希望能再獲得更多的福 
                      報和財物。外道婆羅門告訴他:想要得福就要多祭拜。從此長者子每隔幾 
                      天就殺豬宰羊設壇祭拜一番。 
                       
                      如此揮霍的日子過了五年,龐大的家產耗光了,他的身體隨著年齡日漸衰 
                      弱,他的期待始終沒有實現;可是他仍然執迷不悟,天天祭拜。 
                       
                      輾轉又過三年,已到家徒四壁、三餐不繼的地步,他想:「我天天祭拜, 
                      不但求不到福,反而一貧如洗,聽說佛可以賜福給眾生,我來求佛看看。 
                      」他決定去向佛陀請教致富之道。 
                       
                       
                       
                      ◆四種佈施 
                       
                       
                      佛陀告訴他:佈施分四種,所得也有四種──「施多得少」、「施少得多 
                      」、「施多得多」、「施少得少」。 
                       
                      佛陀進一步解釋:有所求的佈施,天天計較能回收多少,即是「施多得少 
                      」;反觀在眾生需要時,及時付出,不求回報,就有無量的功德,即是「 
                      施少得多」;另外,投入利益眾生的工作,竭盡所能、竭盡所有付出,不 
                      求回報,則能獲得人人的敬重與歡喜,此即是「施多得多」;最後一種是 
                      為人慳貪,佈施一點點就覺得付出很多了,而且還要求加倍的回報,此即 
                      「施少得少」。 
                       
                       
                       
                      ◆喜捨者富 
                       
                       
                      由此可知,一個人平時如果能孝順父母、敬重尊長、愛護一切眾生、福利 
                      人群,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 
                       
                      值此歲末天寒之際,回首一年來慈濟人為了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 
                      志業上山下海,穿梭在長街陋巷中;甚至為了國際賑災,不畏攝氏零下二 
                      十度的嚴寒,也無視攝氏四十五度的酷熱,奔波在地球上需要幫助的地方 
                      ;還有為了宣導骨髓捐贈的觀念和舉辦抽血活動,夜以繼日挨家挨戶的巡 
                      迴說明──慈濟人所走的路、所做的事,無一不是「喜捨」的見證。 
                       
                      人人都想富裕,有智慧的人卻能體會真正的「富有」之道──存乎「喜捨 
                      」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