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人年少時發願茹素的因緣往事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天候的陰晴不定,一如「無常」之瞬即發生;今晨的天空灰沈暗淡,是見
不到星星的黎明。
晨課時,上人開示學佛要注意心念,心念稍有偏差,將「差毫釐而失千里
」。
當今青少年流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此念一出,會造成一世
的遺憾;如飆車、吸毒、入幫派……,不僅損害身心,並且擾亂社會安寧
。若是抱持「心中有愛,無事不成」的觀念,就能擁有身心健康的人生道
路。
「人生難得來世間,若堅定正確的心念,言行皆出於『大愛』,就能走向
康莊大道。善惡只在一線間,千萬莫有偏差!」
上人為一百五十多位兒童營輔導員,細述創建慈濟的過程,並提及十多歲
時發願茹素的因緣往事──
四十年前的台灣,醫療很不發達,母親罹患「胃穿孔」,大量出血,醫師
診斷必須開刀。
當年開刀是件大事,上人心中萬分焦慮。
此時上人與雙親已搬遷至豐原,八十多歲的阿嬤及阿伯等親族,仍居清水
。阿嬤知道媳婦病重,便到「觀音亭」發願,若媳婦能免開刀平安度過,
甘願做「乞丐婆」買「金紙」答謝「觀音媽」。同時,上人也在豐原發願
,只要母親不必動手術就能恢復健康,願減壽十二年,並從此茹素。
後來母親未經開刀就平安康復,消息傳回清水老家,阿嬤要兒子一家來清
水一趟。
上人及雙親坐車回去,行經觀音亭時,遠遠看到一個熟悉的老人身影。「
那不是阿嬤嗎?」只見她穿著各色布塊補綴的衣服,手拿草編的袋子,持
枴杖,散著髮,一副乞丐的模樣。大家看了很震驚,趕快下車走到阿嬤身
邊,阿嬤要大家莫講話,去向「觀音媽」叩頭就是了。
原來阿嬤為了感謝「觀音媽」保佑媳婦,真的做乞丐婆挨家挨戶求乞錢買
金紙,來觀音亭拜拜還願。阿嬤視媳婦如親生女兒娜!上人與雙親感動得
泣不成聲……。
上人發願茹素期間,曾連續三晚做同樣的夢──有一間小佛寺,中間是一
扇大門,兩旁是小門。殿中有一尊大佛像,一張竹床擺在佛像旁,生病的
母親就躺在那兒。母親腳邊放著一個小烘爐,上人搧著火,爐上有藥滾沸
著。忽然,傳來難以言喻的美妙聲音,一團好漂亮的白雲,從右邊小門柔
柔緩緩地飄進,裡面有位非常莊嚴美麗的女人,身白衣,頭披白巾。上人
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心領神會地長跪,雙手接過白衣人自罈中倒出的藥包
。之後,這位白衣女人緩緩退到白雲裡,隱沒不見。上人將藥包抓開,有
藥丸數粒,混合於爐上的藥湯,端給母親服用。
「一連三夜都做同樣的夢,如影片倒帶,分毫不差。後來,母親病好了,
夢中影象便鮮明地印在心中,恆久不忘。」此事令上人感受到「有心就有
福,有願就有力」之理。
李佳穎、林臣英師姊帶多位企業家前來拜會上人。
由於眾人皆生活富裕,上人開示,要深入佛法,必須明白人生之苦;不知
苦,就很難覺悟。生活富裕的人,若觀念稍有偏差,就易迷失自己,陷於
物欲的享受之中。真正的人生之苦,不只是貧窮,生病或精神煩悶都是苦
。希望大家富有物質,也能富有「大愛」,在身體健康時,多為人付出,
這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