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學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定心」
◎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九日


上人於晨課中開示:「學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定心』,不論遇到什
麼事,不要急躁,不要緊張,要以冷靜的頭腦面對;這是人人都應自我訓
練的。」

午後,上人至醫學院參加第三期靜思營圓緣,學員上台報告心得後,上人
開示:「剛才聽到的,都是相互感恩和勉勵,我一面聽一面在想,台灣若
是人人都像這樣,不知道有多好!希望諸位發心發願,帶動更多人開啟感
恩心和愛心。」

「善心人士捐給慈濟的錢,點滴不漏都用在需要幫助的眾生身上。目前精
舍裡有一百多位常住修行者,每天早上三點多起床,準備上殿作早課,接
著開始一整天的工作──製作蠟燭、豆元粉、種菜、種水果、玉米、甘蔗
……直到晚上約十點才能休息;不但每日勞動自力更生,並且負擔川流不
息參訪精舍者的食宿。我們一天的生活就是這樣忙碌,但是我們都很歡喜
。」

「台灣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我們去建設,建設的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最重要
的是『心靈』的建設──開啟人們的愛心。」

「記得我建慈濟醫院時,只是靠著一股『愛』的衝力,在很艱難的情況下
進行。當時經費很微薄,而工程已在進行中,半個月要付一次工資,我不
得不煩惱是否付得出來?各位都是企業家,對於這種擔憂經費的緊張心情
,應能體會。一位日本人願意給我兩億美金來建院,可是我建醫院不是為
了募錢,而是為了募『心』──想要淨化人心,必須藉著『建設』,讓每
一個人都有機會發揮愛心,所以我婉拒那位日本人的好意。」

「這種開啟良知、發揮良能的愛心法門,必定要腳踏實地身體力行,若是
我拿了那兩億美金,醫院雖很快就能建起來,但是大家一起來投入,才會
珍惜這個為了貧病眾生而建設的醫院。」

「生命有保障,才可能有幸福的生活,所以我決定為醫療資源貧乏的雲嘉
南地區民眾興建慈濟醫院大林分院,並計畫在北部地區建設兒童發展復健
中心,藉著這些建設,保障民眾的生命,帶動人人的愛心。」

「淨化人心的力量,只怕少,不嫌多,慈濟每一絲每一毫的力量,一定用
在利益眾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