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賑災務須秉持「三輪體空」的精神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早課結束,蓮如禪師在昏暗的天色中,緩步穿過走廊,步向療房;忽見 
                      地上有物,彎身拾起,原來是一張紙……」晨曉靜坐後,上人講述「惜物 
                      」的故事──住持日本本願寺,以弘揚淨土法門、為世人尊崇的蓮如禪師 
                      ,即使是一張已寫過的紙,也認為仍有作用,捨不得丟棄。 
                       
                      禪師自小家貧,領受母親的鼓勵:「忍耐一切困難,用心學佛,散布佛法 
                      ,解開人人心靈上欲念的煩惱。」進入本願寺,甘於貧困的生活,非常勤 
                      儉好學,以棉紗燃油的微弱燈光讀經;無錢買油時,則利用炊飯時明滅的 
                      火光。如此刻苦耐勞力學不倦,並堅持愛惜物命,在二十餘歲時便成佛門 
                      龍象,為該寺第八代方丈。 
                       
                      上人以此勉勵眾人尊重「物命」──世間物質被使用時,即為生命存在之 
                      時;不能再發揮功能,便是生命結束。愛惜物命也是慈悲,為人要知福、 
                      惜福,才能造福人群。 
                       
                      在有線電視頻道播出的慈濟世界電視節目,開播至今已十多天。王端正師 
                      兄向上人報告,經過草創期的緊張作業,如今節目製作已漸步入正軌,只 
                      是新聞活動資料來源,仍有賴師兄姊們爭取時效提供。節目內容將不斷拓 
                      展,如計畫報導上人創辦慈濟的因緣,及根據慈濟已出版的童書,策畫適 
                      合孩童觀賞的節目,也希望以連續劇呈現慈濟人的感人故事。 
                       
                      上人感恩所有參與節目製作的工作人員,在匆促情況下如期推出節目,且 
                      有不錯的表現,可見大家用心良苦。至於錄製人物故事,上人表示:「務 
                      須以真人實事為原則,避免戲劇性的虛構,如此才能符合慈濟誠正信實的 
                      基本精神,獲得觀眾信賴。」 
                       
                      午後一時三十分,上人主持江西賑災團行前叮嚀。團員約六十多人,將於 
                      十五日出發,二十二日返台。為配合發放行動,大陸方面將出動二十六輛 
                      十噸大卡車及六輛五噸小卡車,分別從全椒及長沙,運載棉被及棉衣至都 
                      昌和鄱陽縣。 
                       
                      上人開示,從事賑災務須秉持「三輪體空」的精神,不能有以下三種心態 
                      ──「我是能助人的人」、「你們是被我幫助的人」、「我們送來這麼多 
                      物資」;而應抱持「沒有你們,我們就無付出機會」的感恩心。 
                       
                      「我們給予的不只是物質,更希望給予精神文化,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受用 
                      無窮。所以舉手投足間要用心,在莊嚴中不失親和力。」上人祝福大家發 
                      揮菩薩大愛,平安歸來。
                     | 
                   
                 
               
             |